portai
我是 PortAI,我可以总结文章信息。

比亚迪纪要:高端撑利润、中低端摊费用,国际化再造比亚迪

以下是比亚迪 4Q22 财报电话会纪要,财报解读请移步《比亚迪 “暴利 “反击巴菲特抛压》

【核心内容提炼】

1)销量目标:比亚迪 2023 年销量目标 “保 300 万辆,争 360 万辆”。

2)竞争态度:公司在 10-20 万元的价格段有一定定价权,公司希望平稳、良性竞争,不要来到友商都很难受甚至难以生存的程度。在竞争中 “快” 是第一位的,技术是第二,战略是第三;

3)公司看待中国汽车品牌三大机会:

a. 新能源车在汽车市场中的深度渗透。预计 2023 年新能源渗透率 40%-45%,达到 850-900 万辆。

b.高端新能源品牌的格局重塑。高端品牌市场份额 15-20%,比亚迪推出腾势/仰望/个性品牌均在 35 万元以上,腾势年底预计月销 2 万。

c.出口(海外市场)。避开美韩德日法,主攻本土品牌较少的地区如东南亚、欧洲、南美等。出海方式以零部件集装箱出口为重,着力打造四大工艺本地化。

【管理层发言】

公司业绩表现及行业现状

2022 年销售额 4240.6 亿,同比 +96.2%;归母净利润 166.22 亿元,同比 +445.8%;汽车相关产品占比从 59.66% 上升到 76.57%;2022 年新能源市占率达到 27%,同比 +10%。

2022 年中国汽车行业面临诸多困难挑战——芯片结构性短缺、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汽车供给端节奏放缓、汽车消费需求亦受到压制。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2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2702.1 万辆和 2686.4 万辆,同比增长 3.4% 和 2.1%。

其中,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2022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705.8 万辆和 688.7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达 96.9% 和 93.4%,产销连续八年位居全球第一。全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 25.6%,同比大幅提升 12.1 个百分点,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全面市场拓展期

公司业务介绍

技术创新是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本集团坚持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两条腿、齐步走,先后推出了刀片电池、DM-i 超级混动、e 平台 3.0、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和 DM-P 王者混动等颠覆性技术,助力自身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变革。

在纯电动领域,本集团于五月推出 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让刀片电池与车身结合更为紧密,使整车扭转刚度突破 40000N·m/°,助力整车安全再升级,让燃油车的上限成为了电动车的下限。

在插电式混合动力领域,本集团推出 DM-P 王者混动,进一步解决性能与效能之间的矛盾,兼顾极速、安全、高效三大极致用车体验,满足消费者不同场景下的用车需求。

依托于本集团核心技术的持续迭代与创新,本集团乘用车业务逐步形成由比亚迪品牌、腾势品牌、仰望品牌及专业个性化品牌所构建的多品牌梯度布局,并不断拓展新路径、发展新动能,打造本集团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新高度。比亚迪品牌作为本集团首个乘用车品牌,逐步形成了以朝代命名的王朝系列和以海洋生物及军舰命名的海洋系列等两大系列产品。

王朝系列将领先的科技与国潮文化完美融合,打造国潮、智能的新能源汽车,旗下拥有汉、唐、宋、秦和元五大家族式产品。

a、汉作为中国自主品牌高端化的旗帜之一,自上市以来持续热销,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及一致好评。2022 年 4 月,汉家族全系升级,加推 DM-i 超级混动、DM-p 王者混动,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优质选择,助力汉家族车型销量屡创新高,并进一步推动其价格中枢上行。汉家族车型全年热销,斩获中国 B 级 +C 级轿车年度销量冠军,持续助力品牌向上。

b、唐作为本集团中大型旗舰 SUV,年内新款全面升级,月销持续攀升,遥遥领先中大型 SUV 市场。

c、宋家族在 DM-i 超级混动的赋能之下月销持续攀升,荣获乘联会全年车型零售销量榜首。

d、秦家族中,秦 PLUS 作为其热销产品,打破 A 级轿车市场合资垄断地位。

e、元家族中,元 PLUS 作为搭载 e 平台 3.0 的首款 A 级潮跑 SUV,自二月正式上市后销量快速增长,领跑 A 级纯电市场。

海洋系列采用海洋美学的设计理念,以更年轻的产品定位,进一步满足客户多元化消费需求。海洋生物系列中,

纯电新物种海豚首发搭载 e 平台 3.0,全年持续热销,稳居 A0 级市场销冠。

纯电动运动轿跑海豹于七月正式上市,在 e 平台 3.0 基础上首搭 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依靠出色的操控性、安全性和舒适性获得市场的认可,自上市以来销量快速攀升,连续三个月销量破万。

军舰系列中,驱逐舰 05、护卫舰 07 于年内陆续上市,在 DM-i 超级混动及海洋美学设计的加持下,进一步完善本集团产品矩阵。

腾势品牌于五月正式焕新,以领先的新能源与安全技术、智慧豪华产品品质以及用户生态服务体系,构建品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完善本集团品牌建设。腾势品牌致力于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从整车设计、性能调校、内外细节打磨等多维度,全方位塑造新豪华产品矩阵,覆盖 MPV、SUV、轿车及都市跑车等领域。全新腾势品牌下的首款车型腾势 D9 集豪华、智能、动力、安全于一身,自八月上市以来订单火爆,年内累计获得超 5 万订单,树立中国新能源豪华 MPV 价值新标杆。

全新高端品牌仰望在颠覆性技术推动下孕育而出,以其独特的技术创新开拓百万级新能源市场。仰望将率先应用本集团前沿的技术成果、创新的设计理念,基于极限的驾驶场景,为用户提供极致安全、极致性能、极致体验,重塑新能源时代高端品牌价值观,并加强本集团在高端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比亚迪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加速开拓欧洲、亚太、美洲等多个地区的市场,跻身多个市场热销前列,深受全球消费者青睐。

1)2 月,元 PLUS 于澳大利亚同步开启预售,备受当地消费者喜爱,订单火爆。

2)7 月,本集团在东京召开品牌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并携 BYD ATTO 3、BYD SEAL、BYD DOLPHIN 等三款车型亮相。

3)9 月,本集团召开欧洲新能源乘用车发布会,面向欧洲市场推出汉 EV、唐 EV、元 PLUS 三款车型,并于 10 月法国巴黎车展亮相上市。

4)11 月,集团在巴西圣保罗举行发布会,推出宋 PLUS DM-i 和元 PLUS 两款车型。本集团秉承合作共赢的理念,携手多个全球优质经销商伙伴,为当地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及服务。

5)随着海外布局持续深化,本集团全资投建的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于九月正式在泰国落地,推动乘用车产业国际化,布局稳步扎根全球。

纯电动大巴领域,本集团深化市场布局、以领先技术推出优质产品,优化经营模式,携手众多合作伙伴持续提升城市公交服务质量,引领全球公交电动化改革。年内,本集团在国内开辟了合肥、济南、抚州等地区的客运和公交市场,推动国内新能源客车行业稳步发展。同时,本集团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正式进入印度尼西亚、毛里求斯等国家,助力当地实现绿色交通及清洁能源梦想。

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本集团围绕解决城市微循环和最后一公里问题,稳步推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运量云轨和低运量云巴发展,为全球城市治理交通拥堵提供有效方案。云轨项目方面,三月,巴西圣保罗云轨车体正式下线,将为巴西带来更高效、智能的城市交通体验。云巴项目方面,湖南大王山云巴于九月启动试运营,深圳坪山首条云巴市政线于十二月正式开通,为当地市民提供美好出行新体验。

在市场化战略指引下,本集团积极推动对外合作、产业投资、资本运作等方面业务进展,促进本集团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A、在对外合作方面,三月,本集团与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计算制造商英伟达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达成合作,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本集团亦与壳牌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率先在中国及欧洲开启合作,并计划扩展合作关系至全球,携手推进能源转型。十二月,本集团与中亚地区最大的汽车集团 UzAuto 成立合资公司,专注于生产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零部件,加速当地新能源汽车推广发展。

B、在产业投资方面,本集团从自身业务出发,依托对全产业链的深刻理解及技术积累,进一步深化在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等相关领域的布局,助力本集团战略规划落地,保障供应链重点环节稳定安全。本集团与产业链伙伴相互赋能,做强做大产业生态,实现合作共赢。

C、在资本运作方面,年内本集团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建立和完善劳动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共享机制,并健全本集团长期、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提高员工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进而为股东带来更高效、更持久的回报。

储能业务:储能分为大储和家储,大储领域主要是中美,占比 90% 以上,家储国内市场 50-60GWh,主要是央企招标,央企招标中比亚迪占 58%,比亚迪是大型储能的系统供应商,可以决定用什么形状的电池,这样可以把汽车电池和大储的生产线合并,可能只是配方不一样,形状是一样的,这样产能的竞争力更强。

CEO 王传福发言:未来公司的机会有三个

第一是持续深入的电动化。目前市场整体呈现持币待购的现象,但是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达到 35%,新能源热度还是很高,尤其是一二三线的增购和换购的消费者,几乎不考虑燃油车。新能源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是未来三年新能源车企的机会,燃油车价格的踩踏带来价格的二次崩塌,经销商与车企,合资企业中方和外方的矛盾加剧,这些背景下预计全年新能源渗透率 40-45%,单月可能突破 50%,全年销量预计 850-900 万辆。

第二是高端品牌,不是定价越高就是越高端,高端品牌不是依靠堆砌配置,而应该依托于设计和技术,不看出身看技术,这是中国品牌的机会。之前 BBA 等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占 15-20%,他们的利润更高,腾势销量突破 1.5 万,用户口碑非常好,不论是舒适性,NVH 等都受到好评。比亚迪的仰望是高端品牌,腾势是豪华品牌,还有个性品牌,都是定价 35 万元以上,毛利也很高。

第三个机会是出口——只要在中国能打胜仗,去国外价格即使提升 20%,也有竞争力,因为国内高度竞争,国外竞争不充分,在中国打仗练就了一身武功,去国外会发现没有对手或者对手很少。

之前在东南亚最多的是日系车,但是现在日系车全面落后了,东南亚与中国的民族关系和文化融合度也比较高,之前家电和手机也是这样打出来的。

欧洲和南美的巴西、阿根廷、智利、墨西哥等国家,也是几乎没有本地品牌,也是中国车企出海的机会。除了有本地品牌的几个汽车强国以外,其他地区都是中国汽车品牌的机会。

总结来说,面对未来的三个机会:新能源深度渗透,高端品牌的重新洗牌,出口,比亚迪是准备最充分的。

问答环节

Q1:公司今年的销量和市场份额指引,是否可能超越大众在油车时代的份额?

A1:2023 年 1-2 月销量相比去年少了 80 万台,新能源多了 10 万台,燃油车少了 90 万台,我们的市占率达到 12-13%,大众(一汽大众 + 上汽大众 - 奥迪)是第二名只有 9%

去年乘用车 2000 万台,GDP 增长 3.5%,汽车增长 3%-4% 就可以不拖 GDP 的后腿,因为单价也在涨,所以不需要增长 5%。

全年来看,比亚迪目标 300 万辆起步,争取翻倍增长到 360 万辆在 10-20 万元的价格带,比亚迪有定价权,我们也希望平稳一点,不要搞得大家很难受,别人都没活路

Q2:行业竞争格局判断如何?比亚迪在竞争中的机会和态度?

A2:最重要的是 “快”,对手变,市场变,你也要变,还要变得比对手还快。诺基亚作为手机厂,变起来比汽车快,还是倒了,所以汽车企业要更快。行业变化速度为先,还要有核心技术,仅仅是拼装肯定搞不过别人,要有真正核心的技术,还要有准确的战略判断,内心要坚定,燃油车已经不行了,同时卖电车和燃油车是不可能卖好的,犹豫和模糊是大忌。快是第一,技术是第二,战略是第三,这三点决定了改朝换代后未来的份额。

Q3:纯电动和插混未来的技术路径和发展方向,如何保持竞争优势,尤其是插混领域的竞争优势

A3:腾势年底实现月销 2 万台,D9 月销 1 万,还有其他车型,明年还有几款车型,未来腾势会在盈利方面挑大梁。我们也会给腾势更多的技术,我们有 6 万名工程师,今年还会招聘 3 万名应届生,其中 60% 是硕博,700-800 名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我们之前想招清北招不到,今年抓住机会招人才。

行业没有变革的时候要靠管理驱动,主机厂就做造型和发动机等,其他都给博世、采埃孚这些供应商做,因为专业化效率高。但是现在行业变革,时代不一样了,Tire1 和主机厂是利益博弈的,比亚迪不一样,想的都是同一件事,沟通没有墙。

比亚迪未来 2-3 年还是会用人海战术,用大量的研发人员,保持颠覆性迭代的能力,拼的是工程师,拼的是垂直整合的能力,拼的是市场战略,拼的是规模优势。至于某一项技术对我们来说就不是最重要的了,我们的技术池子里有很多鱼,关键的时候就捞一条出来。

Q4:比亚迪电子国内和海外生产的比例如何?产能规划?比亚迪电子和英伟达的合作进展如何?

A4:海外配合全球化,要做全球服务,包括研发,全球制造,技术服务和售后服务。

海外基地陆续投产,现在海外基地规模占比不大,后面会越来越大整体来说还是以中国的研发和制造为主,因为生态链比较全。

和英伟达主要合作产品是 GPU 芯片,代工形式为主,未来的收入比例也会越来越大

Q5:能否详细阐述中国车企出海的机遇和挑战?公司出海的目标如何?

A5:汽车是最大的制造业,最大的风险是政治风险,比如美国、韩国市场就不要进入,美韩德日法这几个汽车强国的政治风险比较高

第二是本地化,也就是把四大工艺(冲压、涂装、焊接、总装留在当地,这样可以避开关税。我们用货柜把零件运到当地,然后四大工艺在本地完成,这样产生的运费和关税都很少。四个环节中,尤其是总装用人量比较大,机器替代难。

再就是研发,我们有足够的工程师。太阳能是很经典的案例,欧洲培养了市场,中国人一拥而上,十年供大于求不盈利,但是中国人还是坚持下来了,电动车的出海一定不必太阳能差。比亚迪有精准的战略和远大的梦想,中国人依靠勤奋和拼搏,一定能走出去,我们对中国品牌在新能源出口非常有信心,一定能打出比太阳能更靓丽的风景。

Q6:出海不同地区的战略优先级如何?全球是否有先后区分?

A6:从出口泰国的经验来看,中国的电动车有成熟和先进的技术,会快速提升渗透率。比亚迪今年出口泰国 5 万台,市占率 10%。泰国有补贴,其他地区渗透率从 1 到 5% 可能需要 5 年,有补贴的地区可能只要 6 个月,因为产品足够好,不用担心技术和品质。

我们也在分析泰国的经验,比亚迪在其他东南亚国家多久能实现从 1 到 10%,如果快的话可能像手机一样占领东南亚。具体数据现在很难说,打一个市场看一个市场,但是我们有信心把泰国的经验复制到全球

Q7:关于智能驾驶业务,发展进度和规划如何?

A7:我们有 66 万员工,最需要的是产线的智能化、无人化,但这存在法规问题,每天干同样的工作如果能用机器换人,这样不用提供社保和住宿——这样的事情现在还是做不了。

每年中国死于车祸的人非常多,但是我们没接到过投诉电话,因为我的转向和制动符合法规。但是如果是自动驾驶就说不清了,可能一个车祸就让一款车崩掉了。没人承担责任——政府和厂家都不愿意承担责任。目前仅仅是高级的辅助驾驶,还是需要人扶着方向盘,解决法律的承担责任问题之前不太可能无人驾驶

英伟达的芯片、包括 ADAS 算法,只是高阶的辅助驾驶,在资本裹挟下被神化了。特殊路况的无人驾驶的应用场景还是很少的,市场会慢慢回归理性,我们也在和英伟达合作,有一些克服疲劳减少车祸的辅助功能,加价 5000 元左右选配。

<此处结束>

本文的风险披露与声明:海豚投研免责声明及一般披露

本文版权归属原作者/机构所有。

当前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立场无关。内容仅供投资者参考,亦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本平台提供的内容服务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给作者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