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荣耀 90 系列首销日:一场逆势上行的新品征途

@新熵 原创

作者丨古廿  编辑丨月见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学的物种演化竞争在智能手机市场也在不断上演。 

在行业快速扩张的黄金时代,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品牌和型号的智能手机,各家企业都争相抢夺市场份额。这个时期,市场消费需求旺盛,不管是知名品牌还是山寨手机,均可以在市场收获一席之地。 

然而,随着手机市场进入存量洗牌时代,市场饱和竞争进一步加剧,即使是最后跑出来的四大国产手机品牌,也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市场压力。 

高频迭代的竞争中,手机消费市场来到行业周期的波谷阶段,只有那些能够不断推出具有差异化特点和吸引力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因此新品首销的市场表现,成为观察一个手机品牌能否在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下,顺利穿越商业潮汐的浪头。 

下行市场中的逆势爆款

近些年来,人们喜欢用 “红海” 甚至是 “血海” 来形容国内手机市场白热化的竞争局面。步入 2023 年,行业寒意更甚,竞争更趋兵不血刃。 

市场分析机构 Counterpoint 和 Canalys 近期公布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 2023 年第一季度的表现。Counterpoint 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 14%、环比下降 7% 至 2.802 亿部;Canalys 数据显示,2023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 13%,跌至 2.70 亿部。 

数据虽然各有差异,但是手机消费市场的整体趋势步入下行周期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即便如此,手机消费市场作为一个已经被历史反复验证,具备周期性红利的赛道,市场既有的消费规模和存量换新的潜力依旧值得期待。 

在这样的背景下,手机厂商展开激烈内卷:影像联名、争夺处理器首发、堆料硬件参数……任何可能的机会点都会迅速被抢占尝试。 

行业高度竞争之下,谁能够率先以独有的技术积累和产品理解,推出更好的产品,成为能否领跑行业的关键。 

5 月底发布,6 月 7 日刚刚完成首销的荣耀 90 系列新品,用一份亮眼的市场表现,成为目前下行市场中为数不多的逆势爆款。据荣耀手机官方宣布的新机首销战报:荣耀 90 系列京东、天猫双平台开售 23 分钟,打破了近 1 年所有安卓手机首销全天销售纪录。

这样的首销战绩,看似惊喜,但实际早有铺垫。 

此前在荣耀 618 的战报中,荣耀 90 就已经获得京东&天猫&抖音&快手,四大主流线上电商平台 618 开门红新品销量冠军,成为荣耀 618 开门红榜单中首次面向市场发售的新面孔。 

相比榜单中已经通过首销日检验的爆款机型,这款发布仅 3 天的新品,在竞争最激烈的 3C 数码战场,快速用亮眼的市场表现展示了新品即爆品的产品爆发力。 

多重 DNA 积累的新品爆发力

这并不是荣耀第一次在首销日展示新品即爆品的能力,此前 3 月初发布的新品荣耀 Magic5 系列产品在首销当日,曾创造出各大电商平台 “秒售罄” 的现象,首销日当天就以全渠道累计售出 50 万部的好成绩,一度将订单排到 4 月份。 

一次新品首销的火爆可能是运气,但是连续多次实现背后,必然有体系化的方法论支撑。 对于荣耀来说,这个趋近新品即爆品的理想路线,便是荣耀在独立重生后提出的 “双轮驱动” 产品主义。 

在双轮驱动中,一个轮子,是不断理解消费趋势是什么,敏锐洞察消费者需求与痛点,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创新。另一个轮子,是以不倦怠的技术创新引领产品体验升级。而两个轮子结合,才能把 “难而正确” 的事情做成。 

以荣耀 90 系列为例,主打影像、屏幕、续航三个创新领域。作为当下手机竞争最激烈的三个核心地带,在这个三个维度的竞争,早已不再只是单纯硬件参数的比拼,而需根植于消费者使用场景洞察的极致创新。 

比如在影像能力上,荣耀基于大量的消费者沟通和影楼旅拍的写真照片规模探索,发现自然美才是单反相机的核心优势,可以给到消费者更多的调整空间和细节还原。因此荣耀 90 系列产品在影像方面更强调写真相机的自然美效果,主打拍摄的一种自然。 

同样的洞察也体现在屏幕升级上,和大多数厂商喜欢用刷新率等专业屏幕术语来强调屏幕的极致显示素质不同,搭载了行业首发 3840Hz 超高频调光屏幕的荣耀 90 系列产品,更关注使用体验层面的人眼舒适度。 

选择健康护眼这个方向,正是荣耀对于手机使用场景的深度洞察。 手机作为人体的第二器官,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用户平均每天用机时长接近 5 小时。同时,手机用户的低龄化趋势与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的居高不下,让手机护眼话题备受关注。 

在此背景下,荣耀 90 系列采用领先的 PWM 调光技术,在和 102 台主流手机的频闪对比中,即便是面对行业主流的 2160Hz 调光屏幕,荣耀 90 系列也具有更好的 “观看舒适度”。 

不仅是体感上的差异,按照行业频闪零风险 3125Hz 的分界线标准,大于该值的频闪对人眼无显著影响。荣耀 90 系列搭载的 3840Hz 超高频 PWM 调光屏幕,就超过了这个分界线,成功引领行业频闪进入零风险调光时代。 

在产品开发的视角下,荣耀遵循 “人是万物的尺度”,正如赵明说过一句话:“不要为了 AI 而 AI,不要为了智能化而智能化,要回归到消费者的体验上。” 

但是洞察并理解消费者只是产品开发的方向,如何将这些需求以技术升级更好地实现,荣耀的技术基因成为关键。 

长期的技术积累是荣耀新品爆发力的源泉,在技术维度上,早在七年前,荣耀就已经开始在护眼屏幕领域进行研发布局,当下已经积累十余项首创技术。 

去年发布的折叠屏旗舰产品 Magic Vs 系列就是当时业界公认的护眼终端标杆,今年荣耀更是进一步将有温度的技术下放到中高端的数字产品线荣耀 90 系列,助力科技普惠。 

屏幕护眼能力之外,影像能力、续航能力等不同的技术积累,也都在旗舰机型首发后下放到包括数字系列在内的不同规格全系产品线中。 

也正是得益于技术积累的优势,伴随 90 系列发布,荣耀数字系列呈现出更加鲜明的产品 + 品牌 “上攻效应”:与 Magic 系列有效协同,进一步提升 Magic 系列折叠 + 直板双旗舰品牌势能,同时为 X 系列留下更大上探空间。 

另外在满足不同用户群的细分需求上,全系产品共同组成的矩阵式分布,为荣耀高端化战略持续做大用户基数,重构行业格局,为树立行业标杆性科技品牌地位夯实战略根基。  

下行周期的荣耀解法

综合来看,全系搭载 2 亿像素写真相机,行业首发零风险调光护眼屏的荣耀 90 系列,正在荣耀双轮驱动极致产品主义指引下,以底层技术驱动、引领行业关键技术创新,成为新一代 “档位爆品”。 

但是把握新品即爆品的产品火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多数新品通常都难以帮助企业实现增长。 

据凯度咨询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每隔 3 分钟就会有一个新产品诞生,90% 厂商会在一年内推出新产品,然而只有 28% 的新品为品牌带来了销售增量,甚至只有 6% 的新品能为品牌带来新增长。 

继 3 月初荣耀 Magic5 系列首销大卖之后,时隔两个月再次推出爆款新品的荣耀,正在用接连不断的新品成绩单,展现下行市场周期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何走。 

能够不断提高新品即爆品确定性的能力,来自于荣耀长期主义技术战略布局。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在荣耀 CEO 赵明看来:用战略投入的确定性来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坚持底层创新,不断构建核心能力,用伟大的产品来定义品牌、定义自己,才是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的关键。即使在当下的下行周期,荣耀仍然在反周期加大研发投入,今年的研发投入估计还将维持在总营收 10%。 

长期投入正在使荣耀迎来技术大爆发。仅 2023 年就先后首发包含青海湖电池、自研射频增强芯片、鹰眼抓拍相机等多项技术能力,实现续航、通信、影像等全方位技术爆发。 

在技术上扎根的确定性,正在成为荣耀面对不确定性的竞争时,保持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胜负手。 

正如荣耀 CEO 赵明此前曾分享的:“在关键的核心技术领域,我们的很多布局都是面向更长远的未来,这些布局在今天可能会给公司带来相对沉重压力,但是从另一个维度上看,我们的投资越往后走,带来的收益和成果就越丰富,自第三年起就会逐步地显现出来。”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个是面向未来进行技术布局,可以保持技术的领先性和前瞻性。 

另一个是技术爆发带来的底气,长期技术积累带来的溢出效应,也可以进一步使更多产品线受益,让不同档位的产品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保持竞争力的同时,也保持不同产品定位的差异化。 

这种在技术和研发领域的坚持,最终也体现在产品上。技术只是硬实力,如何将这副骨架做成一款好产品,荣耀的答案是基于人和产品的使用场景,不断追求极致的产品解决方案。 

赵明说:“我们一直在给研发团队传递一个理念,产品体验就是在与消费者在进行隔空灵魂对话,他们在使用和体验产品的时候,就在品评你的工作。” 

服务于消费体验的技术,才是一款好产品的雏形。所有的回报都需要时间的积累,也就是所谓的火候时机。在这个正确的方向上,长期投入下的时间积累自会带来面对不确定性时的确定性答案。 

每个行业都有周期性,对于荣耀来说,逆周期投入带来的确定性回报,也正在成为行业下行周期下难见的一抹自信力。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organization.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in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reflect the stance of the platform. The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investment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and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as investment advice.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cont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