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投资收益率假设 4.5% 的时代,负债、资产仍是头部人身险企重要的 “突围” 方向

$中国平安.HK  21 日发布的年报率先调整两项假设指标后,22 日,保险指数旋即下跌 2.3%。

保险行业与我国宏观环境息息相关。在政策约束行业规范经营以及中长期保险深度、密度继续增长的双重逻辑下,保险行业发展潜力究竟有多大?哪些保险公司更有竞争力?我们还是要从负债、资产两端看起。

一、保险集团原保费增速分化,保持平稳且快增长成重要课题。

人身险公司的利润主要源于边际剩余摊销,而新业务价值是增厚边际剩余价值的核心方式。换言之,新业务保费越多,新业务价值率越高,对保险公司越有利。我们虽不能仅凭保费收入多寡判定险企是否优质,但保单销售能力绝对是人身险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 2023 年保险行业经营情况显示,2023 年我国保险业实现原保费收入 5.12 万亿元,同比增长 9.14%。

(上市险企公告整理)

去年,平安、人保、国寿、太保、新华五家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4.1%、6.86%、4.28%、7.71% 和 1.72%,增速略慢于行业大盘。

而阳光保险原保费收入 1188.39 亿元(阳光财险 442.38 亿、阳光人寿 746 亿),较 2022 年的 1087.4 亿元增长 9.3%,是上市险企集团中少数原保费增速快于行业大盘的。

当前,全国商品房价格尚未企稳、A 股长牛氛围尚未出现、债券类、货币类产品受实际利率走低制约,收益率中枢有所下滑···主流资产收益率下滑让投资者开始关注更安全稳健的资产。按理说刚兑且能提供附加服务的保险产品理应景气度上升,但市场似乎并没有马上呈现良好结果。

2022 年,我国保险密度虽达 3326 元,创历史新高,但保险深度仅为 3.88%,是近 7 年最低水平。保险深度虽受寿险改革等因素的影响,但与全球平均 6% 的保险深度相比偏低是不争的事实。

短期国人对保险热情不高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保险产品没能真正满足潜在投保人需求,二是投保人对保代、保险信任缺失。

今年,我国提出了 “金融强国” 的发展目标,其中一条就是提供 “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这也为有进取心的险企提供了一条 “弯道超车” 的机会。一般而言,头部保险公司产品较贵,但胜在网点广泛,线下服务可及性更高,但是可能成本会偏高;小保险公司优势是性价比高,但抗风险能力不及大公司,服务不如大公司周全。如何兼顾大小不同体量公司的优势,让保险信任度提升、发掘潜在客户的保险需求,打造出服务组合拳,是一个值得行业思考的话题。

近年来,大保险集团纷纷通过保险 + 生态服务,提供医、药、险、养、财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以吸引保险客户。随着保险行业服务种类激增,“服务名称过于拗口”、“客户理解混乱” 等情况时有发生。而阳光保险提出接地气的 “三五七” 全生命周期保单配置理论,覆盖了伤、残、寿、医疗、养老,孩子健康、求学/婚姻,财富传承、家庭责任等家庭全方位需求,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客户提供侧重各异的个性化配置服务,用相对简单的语言,让投保人理解保险的意义并能够自行配置保险,是年轻投保人更容易接受,也是有效提升保险深度的方式。

寿险改革是此前三年人身险公司业绩/股价承压的主要原因。从较早披露年报的中国平安、阳光保险 2023 年经营业绩来看,人身险公司寿险改革已取得了积极成果。

如按 2022 年模型计算,中国平安 23 年寿险新业务价值 392.62 亿,可比口径下增长 36.2%。不过增速较三季度末 40.9% 的水平有所下滑。

(阳光保险 2023 年报)

阳光保险重述后新业务价值 36 亿元,同比大增 44.2%,比中报披露 37.1% 的增速水平还要高,是目前已披露年报人身险公司的最好水平

(阳光保险招股书、财报数据整理)

个人保代方面,阳光保险 2023 年月活人均产能 20653 元,同比增长 44.4%,月活人均产能连续 5 年提升。与此同时,阳光保险新人人均产能 1.5 万元,同比提升 50.2%;精英队伍人力 1735 人,同比增长 21.6%,人均产能 4.9 万元;达 MDRT 标准人数 519 人,同比增长 84.7%!

(阳光保险招股书、财报数据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阳光保险是上市人身险公司中极少数在寿险改革期间新业务价值、内含价值仍持续保持正增长的企业。2023 年末,阳光保险寿险内含价值 786.56 亿元,为历史最好水平

(上市公司财报统计)

(上市公司财报统计)

阳光保险 13 个月/25 个月保险继续率 2023 年末为 93.9% 和 86.6%,均为 2019 年来的最好水平,阳光保险寿险改革已见成效

财产险方面,因宏观经济波动、灾情相对多发于 22 年,我国财险企业综合成本率均有一定提升。已披露年报的平安财险综合成本率同比上升 1.1 个百分点至 100.7%,尚未披露年报的人保财险、太保财险截止去年三季度综合成本率分别为 97.9% 和 98.7%,同比分别上升 1.7 个百分点和 1 个百分点。其中我最关注的是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大的保证险。中国平安在大幅压降保证险原保费的情况下,仍有 68 亿元亏损。

而阳光保证险综合成本率 98.8%,全年还赚了 8100 万元。我想这与阳光强化 “车险智能生命表”、“非车数据生命表” 并落地 “信用保险生命表” 应用有关。

$阳光保险.HK 年报显示,2023 年,车险智能生命表工程突破「最后一公里」,实现行业领先的风险定价能力、风险成本刚性管理和最优资源配置全智能化,为把车险打造成阳光财险稳定盈利源提供了科技模式保障;非车数据生命表与信用保险生命表也取得实质性进展,并逐步应用至经营端。

(阳光保险招股书、财报数据整理)

2023 年,阳光财险综合成本率 98.7%,为近 5 年最低水平。

阳光保险同样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到产品创新中来。2023 年,阳光保险非车险产品开发效率提升 5 倍。

阳光保险非车险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 14.9%,快于行业平均水平。

二、人身险行业迎来新挑战,生态服务 + 良好的资产配置或是取胜之匙。

保险公司无法从保单条款构建壁垒,“第四套生命表” 落地在即,保险预定利率/万能险结算利率下调也是大势所趋。本次人身险公司集体将寿险及健康险内涵价值长期回报率降至 4.5%,风险贴现率降至 9.5%,小保险公司拼 “保单性价比” 的路将越走越窄。

(中国平安 2023 年报)

从中国平安敏感性分析来看,人身险公司最关键两个指标—新业务价值、内含价值要么受生老病死影响,要么受投资收益率影响。仔细想来,国内的保险集团们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大抵有两种办法:

一是中国平安、太保、泰康、阳光现在都在做,小保险公司做不了的 “保险 + 医疗 + 养老” 的生态获客。在人口老龄化加深的背景下,提供优质的医养服务,降低保费风险;

中国平安 2023 年财报中披露 “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超 73%。中国平安 2.32 亿的个人客户中,有近 64% 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约 3.37 个、客均 AUM 约 5.59 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 1.6 倍、3.5 倍”。截至 2023 年末,平安已布局 5 家综合医院,1 家康复专科医院,1 家心脑血管专科医院,17 家健康管理中心和 10 家儿童康复中心。

医疗、养老较为均衡的太保在长三角、大湾区、环渤海、成渝等 11 个城市落地 13 个颐养、康养、乐养养老服务项目。

阳光保险自有阳光融和医院,又发布 “阳光·臻传”“阳光·橙意” 两大品牌,满足客户医疗健康、养老备老、子女教育、财富传承等需求。

就结果而言,阳光保险的保险 + 生态战略得到了用户认可。2023 年,阳光保险首年标准保费 15 万元客户数增长了 25.2%,首年标准保费 5 万元以上客户增长了 17.5%。

二是效仿伯克希尔,长期投资收益率超过回报率假设。

我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不断走低,险企想要满足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就需要资产 “腾笼换鸟”。

$中国人寿.HK 、新华保险去年四季度共同发布公告,计划分别出资 250 亿元发起私募间接入市。中国平安去年同样加仓了股票资产。

(阳光保险 2023 年报)

阳光保险在执行新合同准则后,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占比增加,投资收益率波动有所放大。但从阳光保险 2023 年投资业绩来看,总投资收益率 3.3%,综合投资收益率 4.8%,依然高于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去年行业平均年化总投资收益率 2.23%,年化综合收益率 3.22% 的水平。

(阳光保险 2023 年报)

此外,阳光保险来源于基金、股票资产的利息收入较 2022 年大幅增加。

非股债资产方面,险企更青睐资产流动性好、能够产生现金流、满足偿付率要求、能实现久期匹配的资产。之前险企的选择的大多是商办或者购物中心。如中国平安 2023 年 2000 多亿的不动产投资中有 78% 都是收租类物权资产。

(中指研究院)

但近两年国内一、二线城市写字楼空置率开始走高。

(中指研究院)

出租率出现小幅下降,这会对底层资产估值造成一些影响。

另外单一物业投资金额也较大,不符合险资立足财务投资者小额分散的特点。REITs 是比实体物业更适合险企投资的标的。

沪深交易所挂牌的产业园、高速公路等 REITs 估值收益率多在 5% 以上。

三、人身险公司近期股价波动的原因分析。

近期人身险公司集体迎来了一波回调,个人认为与行业集体调降内含价值长期收益率直接相关。

(iFind)

人身险行业采用较为独特的 P/EV 估值法,在中国平安评估模型发生改变后,期末内含价值(EV)由 2022 年末的 14237.63 亿下调至 13901.26 亿。EV 下降预示着险企估值有所升高。

而阳光保险采用新评估模型后,内含价值增至 1040.6 亿元,可比口径较 2022 年末增长 6.4%。

(上市险企财报数据统计,太保、人寿、新华 2023 年 EV 取中报数值)

至 3 月 26 日收盘,港股 P/EV 估值多处于低位,在行业整体估值偏低的情况下要更低估!除了内涵价值长期收益率调降影响外,阳光保险近期股价下跌或与 “报行合一” 政策有关。《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银行代理渠道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表示 “银行代理渠道支付的佣金不得超过列示的佣金率上限”,“不得直接或间接以出单费、信息费等名义向银行代理渠道支付佣金以外的任何费用”。今年前 2 个月,银保渠道占原保费收入比例高的新华保险原保费收入下滑 14.59%(2023 上半年,新华保险银保渠道占比 34.14%)。(上市保险企业公告汇总)

阳光保险今年前两个月寿险、财险原保费收入均保持正增长(1-2 月,阳光人寿原保费收入 253.02 亿,同比增长 1.41%;阳光财险原保费 75.58 亿,同比大增 20.94%)。

阳光保险不但未受 “报行合一” 影响,保费收入还领涨全行业的原因或有两种:

一种是阳光保险产品费用率没问题,不受政策影响。随着竞争对手进入调整期,阳光份额有所增加;

第二种是阳光保险年初加大了趸交产品的销售力度抵御政策压力。

不过业内 “报行合一” 从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执行了,而阳光保险全渠道都在压降趸交保费,提升期缴保费占比,“短期趸交占比” 增加的可能性非常小!综合来看,机构过于恐慌 “报行合一” 导致阳光保险被错杀的可能性最大!在负债端需求持续释放、资产端受到政策呵护的大环境下,保险业长期潜力可期。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organization.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in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reflect the stance of the platform. The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investment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and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as investment advice.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cont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