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瑞银也不同意看空中国银行业,高盛仍是唯一给工行卖出评级的投行
花旗认为中国银行业能够承受住压力,瑞银表示,银行股 “从收益率角度来看肯定具有吸引力”,最糟糕的情况可能已经被市场消化了。
短短两周内,高盛对中国银行业的悲观报告,遭到了越来越多同行的反对,花旗和瑞银两家大行也加入了反对大军。
高盛和其他投行的分歧主要集中在股息支付上。高盛称中资银行的股息可能出现短缺,其他分析师认为,银行股息还是较为安全的,因为资产负债表较为稳健。
瑞银大中华区金融股票研究主管 May Yan 表示,中国银行股 “从收益率角度来看肯定具有吸引力”,并补充说国有大行 “将尽力维持股息金额”。她说,最糟糕的情况可能已经被市场消化了。
花旗集团分析师上周表示,中国银行业能够承受住压力。Judy Zhang 分析师团队在一份报告中写道:
中国的银行在过去十年中建立了重要的逆周期准备金,可以用来缓冲盈利增长和资本生成(风险),而无需降低股息支付率。
穆迪也对中国银行业的股息支付有信心。
该机构银行业分析师 Nicholas Zhu 表示,由于企业贷款收益率不太可能进一步大幅下降,“我们预计 2023 年受评银行的股息支付率将较 2022 年保持稳定”。
目前,高盛仍是唯一一家给予工行和农行 “卖出” 评级的投行。根据彭博社汇编的数据,工行目前获得了 24 条 “买入” 或 “增持” 评级。
7 月 4 日,高盛 Shuo Yang 分析师团队发布了一份长达百页的报告《中国银行 - 测试 “不可能的三位一体”》,下调了包括工行、农行、交行等中国多家国有大行的目标价和评级。
高盛称,潜在的损失可能会削弱银行盈利增长,损害资本积累,从而影响股息支付水平。这份报告迅速在市场上发酵,有声音质疑高盛 “唱空” 中国银行股。
随后,中金公司发文力挺国有大行。该机构货币金融分析部林英奇团队发布报告指出,国有大行盈利能力并不差。
报告指出,国有大行具备八大优势包括更低的杠杆和更高的资产回报率,安全资产占比更高,更严格的风险认定标准,更稳定的负债来源,息差更受益于存款降息,手续费表现更为稳定,资本新规更为受益,估值有望长期见底回升。
自 5 月初以来,中国银行股已下跌 12%,估值接近历史最低水平。鉴于估值较低,股息成为对投资者的主要吸引力。
纳入 MSCI 中国指数的银行股将 2022 年收益的近三分之一返还给股东,这意味着收益率超过 7%,为美国银行业两倍多。包括工行在内的国有大行多年来一直维持着 30% 左右的分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