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赛道又迎巨头,格力、美的等也宣布入局!
特斯拉宣布在上海新建一座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的消息再次引爆了国内储能行业,据悉,这将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以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截至 4 月 11 日收盘,A 股市场上共有 323 只储能概念股,这些概念股多在储能领域有所布局,其中,不乏宁德时代、赣锋锂业等新能源领域的头部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梳理发现,除了新能源领域的头部玩家,美的、格力等家电企业,雪天盐业、黑芝麻等食品企业,也都在纷纷跨界入局储能行业。
记者梳理部分储能概念股披露的业绩发现,部分公司去年利润同比增长,但尚未披露储能业务对营收的贡献率。而对于更多跨界入局该领域的企业来说,目前多数处于投资初期,储能业务能否给其带来收入和利润尚存不确定性。
二级市场火热的同时,一级市场对储能赛道的追捧也有增无减,过去三年,储能相关的投融资数量基本维持 30-40% 的增长。储能赛道的投资人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该领域的发展还处在早期,是一个从 0 到 1 的赛道,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很难跟踪相关企业的基本面,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
跨界入局者众 能否盈利仍是未知数
当前,储能这条万亿赛道陆续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巨头看到,跨界入局也显得愈发常见。4 月 7 日,在中国制冷展上,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格力电器等企业纷纷宣布发力储能热管理等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自 2022 年以来,已有风电设备巨头明阳智能、环保巨头龙净环保、制盐企业雪天盐业、纺织业巨头盛虹集团、食品巨头南方黑芝麻等 30 余家企业以收购储能企业或成立公司等方式跨界储能,进军储能万亿市场。电子科技、食品、家电、环保等不同领域企业跨界储能,以自身优势、技术和资源,试图占据储能一席之地。
例如,凭借 “南方黑芝麻糊” 被人们所熟知的黑芝麻,在业绩持续不理想的情况下,仍斥巨资跨界储能。3 月 31 日晚,黑芝麻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江西小黑小蜜的主营业务拟从食品生产变更为新能源产业生产经营,同时,计划投 35 亿元建设年产 8.9GWH 磷酸铁锂储能锂电池生产基地。
黑芝麻在公告中表示,随着国家发展储能产业政策的明朗和能源结构的调整,锂离子电池等储能产品的市场需求迅猛增加,预计到 2025 年的储能电池市场销售规模超过 2400 亿元,2030 年将达到 9000 亿元。
尽管是一个朝阳赛道,但如何保障储能安全、长效的盈利机制以及在众多竞争者中的价格机制,是众多跨界储能企业直接面临的问题。宁德时代的年报显示,2022 年公司储能电池系统实现收入 449.80 亿元,同比增长 230.16%,但毛利率同比 2021 年下降了 11.51% 至 17.01%。
事实上,多数跨界入局储能的企业目前还处于投资初期,储能业务能否带来收入和利润还存在不确定性。黑芝麻在公告中提到,因受宏观经济、行业周期、公司经营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投建的项目可能存在不能实现预期效益的风险。此外,进入新能源产业对公司而言是一个全新的业务领域,对公司在新行业的经营能力和管控提出新挑战。
市场需求巨大 高增速之下可暂时忽略估值
“储能在新能源板块中,毫无疑问是成长性最高的赛道,也是目前仍处于 0 到 1 的赛道。” 酷望投资首席分析师陈丙寅对记者表示,储能板块目前有着较高的增速,而且作为配套的必需品,无论是光伏 + 储能,还是风电 + 储能,都蕴藏着巨大的需求。陈丙寅表示,鉴于赛道高增长,因此不必太过于在乎估值。
近年来,在各国碳减排目标引领下,以光伏、风电等为代表的绿色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陆续高速增长。储能作为解决风光发电间歇性、波动性,增强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灵活性的必备手段,在其安全性、经济性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行业也持续高速发展。
近日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 2023》显示,2022 年,全球储能市场继续高速发展,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 30.7GW,同比增长 98%。其中,新型储能新增投运规模首次突破 20GW,达到 20.4GW,是 2021 年同期的 2 倍。
2022 年,中国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首次突破 15GW,达到 16.5GW。其中,抽水蓄能新增规模 9.1GW,同比增长 75%;新型储能新增规模创历史新高,达到 7.3GW/15.9GWh,功率规模同比增长 200%,能量规模同比增长 280%;新型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比重达 97%。此外,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飞轮等其它技术路线的项目,在规模上有所突破,应用模式逐渐增多。
对于跨界布局储能领域的企业,陈丙寅认为,要从产业链去区分来看。“比如 PCS 环节的相对壁垒不高,电子科技企业容易布局,如做数字中心的企业就能布局;而集成方向则比较分散,相对有技术含量;最重要的是电池,基本都被几个巨头瓜分了,企业想转型也挤不进来。” 因此,企业要根据自己的优势有针对性的布局,才有可能获得回报。
对于如何把握该赛道的机会,陈丙寅认为,普通散户很难跟踪储能板块及相关企业的基本面,因此,选择难度比较大,“此板块基本可以忽略估值,高增速是王道,参与个股的风险也同样很高,对于普通投资人来说,可以选些新能源基金作为投资标的,去参与分享板块的成长收益。”
VC/PE 机构争相布局 但留给投资人的机会不多
一级市场方面,储能同样被疯抢,尤其是去年,就连某头部游戏公司都宣称要跨界新设储能板块。
CVSource 投中数据显示,2021 年国内储能赛道投融资总额超 2306 亿元,几乎是 2020 年投融资总额的 2 倍,同比增长 98.5%。2022 年储能热度依旧,投融资总额超 4219 亿元,同比增长 82.9%。2020 年、2021 年及 2022 年储能相关投融资数量分别约 285 起、420 起、526 起,基本维持 30%-40% 的增长。另有数据显示,2023 年,仅第一季度就已经有 14 起融资案例。
不仅融资数量迅猛增长,单笔融资金额也逐年攀升。据《科创板日报》报道,2021 年的 31 起融资中,仅有 10 起公布了融资金额,其中 5 起融资过亿;2022 年,则有 12 起融资过亿;今年前三月的储能融资中,已有 5 个项目融资过亿。
其中,最大的一笔融资是新疆申元的 11.5 亿人民币 A 轮融资,投资机构为上海电力与国家电投。此外,纬景储能也分别于去年 9 月与今年 3 月接连拿下超 4 亿、超 6 亿的两轮融资。
虽然新能源赛道今年开始整体遇冷,但储能这一细分领域依然坚挺。作为一条万亿赛道,储能拥有很长的产业链。根据海通证券,储能上游主要包括电池原材料、电子元器件供应商等,中游主要包括电池系统、储能变流器和能量管理系统以及其他配件供应商,下游则包括从储能系统集成商、安装商到工商业、电网公司、风光电站等在内的终端用户。
光速中国合伙人蔡伟曾表示,随便一个细分赛道,都是百亿元市场规模。而且,储能应用场景多样,不太可能一家独大,每个细分领域都会出现多家技术创新的企业。
有一级市场投资人分析,储能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起到调节能量供需在时空和强度上不匹配的作用,所以尽管资本市场整体情况不佳,但储能赛道依旧是热火朝天。
虽然说是万亿赛道,但留给一级市场投资人的机会却不多。据一级市场投资人分析,一方面,当前项目估值高得难以出手;另一方面,一级市场可投的产业链环节比较有限;此外,赛道里的优质项目更倾向于获得产业资本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很多财务 VC 都被拒之门外。
但事实上,从财务收益来看,储能目前还处在商业化刚刚爆发的阶段,并不能带来可观的超额利润。有投资人透露,即便在天使阶段投进去,回报也难以达到 20 倍以上。
本文作者卓泳、王军,来自证券时报,原文标题:《“不必太在乎估值!” 万亿赛道又迎巨头,格力、美的等也宣布入局!业内人士:高增速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