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外卖的盈利想象空间有多大?
骑手成本优化、货币化率提升、客单价提升,都可能给美团外卖带来收入的提升。
上周美团公布了一季度财报,营收和利润皆超预期,但作为基本盘的外卖业务,亏损却在继续扩大:
季度内1P模式(平台配送)的餐饮外卖配送服务收入为135亿元,但其成本高达了171.8亿元, 亏损36.8亿元;
季度内1P模式下的餐饮外卖交易为21.85亿笔数,可推算出每单外卖亏损超过1.68元,去年同期为每单亏损超过1.67元,去年四季度为每单亏损1.5元。
美团外卖的终点是走向公用事业吗?未来的盈利空间还有多大?德邦证券分析师赵伟博团队在其最新的报告中给出了一些测算。
如果想提高外卖业务的UE(单位经济模型),无非三种途径: 1)骑手成本优化;2)货币化率提升;3)客单价提升。
骑手配送效率提升带来0.4-0.7元/单的成本优化空间
在骑手成本优化方面,有两方面的影响因素,1)配送效率的提升;2)平台补贴的优化。
骑手配送时薪由劳动力市场供求决定,因此平台主要通过优化单均配送时长压缩单均配送成本。单均配送时长的优化包括①取餐/等餐,②道路运输,③末端交付三个环节。
德邦证券认为,真实骑手成本测算下来,平均每单为9.15元。
不考虑道路运输的影响下,单均配送时长中长期有望下降至 23.8分钟/单,按 5 年计算对应 CAGR 2.8%,即 5 年成本优化空间为 15.0%,按 2021年 9.15 元/单的成本计算,优化空间为 1.4 元/单。
如果考虑道路运输中配送保护时间每单额外增加 2-3 分钟,则对应成本上升 0.7-1.0 元/单。因而,在尚未进一步考虑顺路单对成本的积极影响下,实际的成本优化空间可能在 0.4-0.7 元/单。
此外,平台的补贴可视为对潜在核心用户的投资,环境恶化时补贴的中长期ROI可能下降,在精确补贴不可行时,削减补贴对UE起到明显优化作用,该部分可能存在较大空间。
其假设2017-21年美团外卖1P订单占比稳定在67%,且骑手单均真实成本基本为 9.15 元/单,对应 2017-21 年美团外卖 1P 单均补贴基本在 2-2.5 元/单左右。
当前单均 2-2.5 元/单的补贴给予美团除成本优化外,额外的缓冲空间,相比于成本优化的调整节奏可能更长,补贴是更灵活的运营策略。
很重要的一点是,美团 2025 年 1 单 1 元钱的目标如果在外部冲击下,仅凭成本优化可能无法完全消化,或要在 2025 年后才能完全消化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动态或精准地调整补贴,以确保平台 UE 模型的持续优化。
货币化率优化主要来自广告变现率的提升
德邦证券认为,美团外卖的广告收入即外卖商家的广告支出,一般随销售额增长而增加,由于广告具备一定的规模效应,大型餐饮品牌的投放意愿和能力更高,因此随着品牌商户订单比例提升,美团外卖的广告变现率也会有所提升。
其测算3Q18-4Q21外卖品牌订单比例由15.2%提升至31.6%,大体呈现上升趋势,这带动了平台广告变现率的提升,未来品牌订单比例的进一步提升有望继续推动平台广告变现率提升,优化外卖整体UE。
若线上营销费用率提升至 6.5%,对应美团外卖广告变现率 2.0%。
其假设品牌商户投放的营销广告费用占整体的 90%,并按 6.5% 的目标费用率与 2021 年订单和在线营销收入计算的变现率结合,对应潜在广告变现率可达 2.0%。
饮食多元化后,客单价亦存在提升空间
此外,客单价随品类结构及餐品价格自然提升,也有利于提升美团外卖收入。
根据渠道跟踪,商户实际单均收入在 20~30 元/单左右,用户的单均实际支出额外包含 2~3 元/单的配送费(用户承担部分)。与报表端接近 50 元/单的客单价存在一定差距。报表端 GTV 包含了配送费、商品折扣、红包、代金券及餐具、包装费、餐品价格。
从品类结构上看,随着人口流动更频繁,国民饮食口味也更多元化,这反映为外卖平台的品类结构中快餐、中餐的比例近年来有所下降,火锅、甜品、全球美食等有所上升,这一变化将带动平台整体客单价的提升。
以 2020 年为例,甜点、全球美食、火锅对客单价的拉动分别为 0.56 元/单、0.18 元/单、0.35 元/单,若仅考虑以上三个品类的拉动,2019-20 年美团外卖客单价能够提升 2.41%。
另外,随着居民收入的自然提升,对于餐品品质的要求也会自然提升,同时餐饮商户受成本波动也有自然调价的趋势,这些因素导致即使品类结构不变,餐饮客单价也会上涨(涨幅受餐饮市场格局分散制约)。
综合来看,外卖客单价年均有一个小幅上涨,加上货币化率的优化,会带动美团外卖收入的提升。
中长期对客单价提升的预期大约在每年 0.5-0.6 元/单,按 50 元客单价计算对应的年化同比提升幅度在 1%左右。如果按 6%的技术服务费率和 2%的目标广告变现率计算,5 年提升 2.5 元客单价可贡献 0.2 元/单的收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