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财报 | 难敌基数效应,蓝月亮上半年转亏近 4400 万港元
上半年疫情受控后,个人清洁护理和家居清洁护理产品的收入均两位数大跌,价格战令来自线下分销商的收入同比降超三成,不过预计毛利率下半年改善。周三收跌 1%,距上市最低股价不远,年内大跌六成,市值仅为巅峰时的 1/3。
8 月 25 日周三北京时间晚,去年 12 月上市成为 “港股洗衣液第一股” 的蓝月亮集团发布半年报,上半年业绩 “大变脸” 至由盈转亏,营收、毛利和毛利率均同比下滑,董事会还议决不就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止六个月宣派中期股息。
财报显示,蓝月亮今年上半年收入约 23.554 亿港元,同比下滑约 3.3%;上半年毛利约 12.595 亿港元,同比下滑约 19.2%;上半年毛利率约 53.5%,较 2020 年同期的约 64% 下滑 10.5 个百分点。
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 4390 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逾 3 亿港元,同比减少近 115%。上半年的经营亏损约 9770 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经营溢利超 4.29 亿港元。这等于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均为 0.75 港元,去年同期为每股盈利 6.04 港元。
分业务来看,核心业务衣物清洁护理的上半年收入为 19.59 亿港元,同比增长 16.5%,继续位列核心增长引擎之一。但个人清洁护理产品的同期收入为近 2.17 亿港元,同比减少 53.5%;家居清洁护理产品的收入为 1.8 亿港元,同比减少 37.6%。
公司称,后两项支柱业务的上半年收入下降,主要由于去年基数效应较高,当时新冠疫情爆发大大刺激了个人清洁护理和家居清洁护理产品的销售,而今年疫情大致受控,进而销售有所减少。不过,由于疫情令消费者的个人卫生意识提升,上述两项业务的销售仍高于 2019 年上半年。
在销售渠道方面,上半年来自线上销售(主要为电子商务平台及线上店铺)的收入为 16.4 亿港元,同比增长 14.6%,不过来自大客户(主要为大卖场及超市)的收入为 1.7 亿港元,同比下降 9%,来自线下分销商的收入为 5.44 亿港元,同比下降 33.3%。
公司表示,上半年来自线上销售渠道的收益增加,主要是由于集团把握线上增长机会,通过直播平台成功拓展销售。而线下销售减少,主因是市场上低价产品供应过量,使集团的定价策略及产品在市场上的定价结构受到干扰,不得不向客户提供特定折扣,以稳定产品的市场价格。不过,折扣水平在 2021 年上半年一直稳定地下调。
上半年的销售成本近 11 亿港元,同比上升近 25%,主要由于原材料单位价格上升导致的原材料成本上升,去年上半年被疫情干扰而退货的高端 “至尊品牌” 浓缩洗衣液,在今年上半年与其他产品捆绑并以折扣价出售,也造成销售成本上升。
同时,上半年蓝月亮的销售及分销开支超 9.1 亿港元,同比增逾 12%,主要由于线上渠道的销售竞争加剧导致宣传开支增加。运输开支、尤其是快递费用的增长,以及去年四季度起发展洗衣业务导致员工成本增加。一般及行政开支近 4.5 亿港元,同比增近 30%。
公司表示,计划进一步改善销售及分销网络以增加产品渗透,线下业务将加大对中国所有大型城市的市中心地区以及县、镇、村的深入渗透,线上将强化与主要电商平台的合作关系,并把握新兴平台(包括线上直播电商及生鲜电商平台)的机会。公司还将继续改善产品和服务种类,迎合消费者不停转变的需要和喜好,例如正在推出具备特定功能的全新衣物清洁护理产品。
公司称,虽然上半年录得亏损,但预期 2021 年下半年财务状况得到改善:
随着销售及分销网络持续壮大,加上预期原材料成本稳定,目标为提升营运效益,以及更有效地控制营运成本水平。此外,本集团预期给予销售渠道的折扣将逐步减少至正常水平,预期毛利率可于 2021 年下半年改善。
据媒体总结,Chnbrand 中国品牌力指数品牌排名和分析报告显示,蓝月亮洗衣液、洗手液连续 11 年(2011-2021)获 C-BPI 行业品牌力指数第一名。公司产品矩阵完善,已全面覆盖家庭清洁护理的需求;2017-2020 年的线上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 26.5%,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全国 O2O 战略规划,从线上到线下模式已成为公司发展线下业务的重要助力。
在今年 6 月举行的 “618 购物节” 中,按京东商城所有家庭清洁护理(包括清洁、洗衣及纸品)品牌的销量计算,蓝月亮集团排名第一,按天猫所有衣物清洁品牌织物护理的销量计算也排名第一,同时,内衣专用洗衣液及浓缩柔顺剂等若干热卖产品的销售额持续上升。
被认为 “有望成中国版宝洁” 的蓝月亮一个月前发布了半年报将大幅转亏的预警,更早前的 3 月末,集团公布了上市后首份财报,翌日股价跌超 5%,表明资本市场对蓝月亮的成绩单并不满意。
周三半年报公布前,蓝月亮收跌 1%,报收 5.93 港元,周一曾以 5.79 港元创上市以来最低,较年初所创的上市以来最高 19.16 港元累计下跌 69%,无法摆脱技术位熊市。其市值约为 348 亿港元,仅为上市后市值巅峰逾 1120 亿港元的三分之一。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