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longhui
2021.07.08 10:38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被互联网玩坏的 “嘻哈第一股”

首日 4 倍一日游,赚了吆喝,戳了泡沫

当代年轻人都爱干什么呢?

搞钱。

好吧,限定一下,当代年轻人娱乐时间都在干什么呢?

除了密室逃脱、听相声或者脱口秀,这几年去音乐节的人越来越多了。

如今在音乐节上,除了常见的大牌歌手或者小爆的独立音乐人之外,搞嘻哈的人频频受到热捧。

他们冷着表情,压低帽子,脖子或手上套着 blingbling 的戒指链子,带着 hippop 的手势,还未开口,台下的观众就甩着毛巾止不住开始亢奋尖叫。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有嘻哈》、《这就是街舞》等嘻哈节目的出圈,让更多人开始了解这个小众圈子——嘻哈文化(hippop),如今更有 “中国嘻哈第一股” 普普文化登陆纳斯达克,表现受人瞩目。


1

首日暴涨超 400%


近日,普普文化的实质控股控股公司 Pop Culture Group Co., Ltd(以下简称 “普普文化”)正式登陆美股,股票代码为 “CPOP”。承销商为 Network 1 Financial Securities、华盛资本证券。

普普文化首日表现挺吸引人,开盘股价即翻倍,开盘报 12.26 美元,较发行价(6 美元)上涨 104%,盘中多次触发熔断,最终收盘股价暴涨 405%,报 30.3 美元。

但如今坐了回过山车,目前股价跌至 26.26 元,最新总市值 1.6 亿美元。

普普文化成立于 2007 年厦门,主要聚焦嘻哈文化,提供嘻哈、街舞等 IP 相关活动赛事、嘻哈节目运营及相关培训等。公司曾于 2016 年 9 月在新三板挂牌,2019 年 3 月又从新三板摘牌。根据本次 IPO 前的股权架构,普普文化的最大股东为创始人黄卓勤,其通过 Joya Enterprises 持有 B 类股票约 576 万股,占全部 B 类股票的 100%。

从首日到现在,其股价出现了一定的起伏,可以发现,毕竟随着普普文化的上市,大众或在正视曾被冷落的嘻哈文化热潮,但炒作热情褪去后泡沫还是得戳破的。


2

非主流文化的困境


如今人们所说的嘻哈文化一般包括街舞、说唱、涂鸦等表现形式,近年来随着相关网综引爆网络,吴亦凡那句 “你有 freestyle 吗” 一时间成为网络金句,这一非主流文化也逐步向主流迈出了试探的一步。

图片来源:爱奇艺

但在此之前,这一文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普遍不受待见的。

要知道,不归属于主流文化的亚文化倘若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一般很难被大众接受,更别说渗透进人们的日常了。

嘻哈文化诞生于美国纽约布朗克斯的黑人生活区,在当时属于贫民区一种特有的文化形式,置身于脏乱差的社区,窘迫的生活使得黑人青年通过街舞、说唱、涂鸦等表现情绪,表达自己,随后发展壮大。

而在美国经历了黄金时代的嘻哈文化,漂洋过海之后来到中国,实则 “水土不服”。

就拿嘻哈音乐来说,不同于主流的流行音乐,不同于清新小众的民谣,不同于撕心裂肺的摇滚,嘻哈说唱由于自带地下属性,常因放飞自我的手势或者用词而引起一些争议或是监管的注意,在大众眼里,它的既定印象和自带标签真不算好。

深陷不被市场普遍认可的窘境,中国嘻哈圈的文化没有可以扎根的有效土壤,歌曲下架、受到唱片公司冷遇、被人说是 “不务正业” 乃是家常便饭。在普遍不理解的有色眼镜下,怀揣着一腔热情的嘻哈音乐梦想成了无法维持生计的天方夜谭。

在当时,没有市场,没有受众,更没有文化基因,怎么会有公司或者平台愿意真的把说唱、街舞当成一门生意呢。

不少人因受众狭窄的现实而屈服,比起实现所谓的梦想,可能 “活下去” 才是关键。有的人毅然转行,将梦想封存于心,有的人紧衣缩食,不愿离开。

如此心酸的历程,不禁让人想到了与其有以异曲同工之妙的电竞行业。

有趣的是,和如今不断冲击主流圈的电竞文化一样,嘻哈文化终究还是获得了遇到伯乐的机会。


3

插上走红的翅膀


嘻哈文化的破圈,主要先由嘻哈说唱音乐举起了发展的旗帜。

这一市场的潜力发掘也是靠天时地利人和的气运。

随着互联网的全面到来,当今的社会已然发生了巨变,创新因子在每个人的骨子里慢慢滋长,多元化、个性化是人们追求的标签,也是商业化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就音乐市场而言,流行音乐作为主流品类,因符合主流价值观被社会广泛接受,近年来《中国好声音》等多个音乐选秀节目更是加强了这一概念的渗透,市场广阔。

但听久了主流文化的情感表达,也会有种麻木感,而被一直压制的嘻哈开始走进聚光灯中央。

注意一点,这里说的只是嘻哈,并不包括民谣和摇滚。基于目前的互联网基因和消费概念,民谣和摇滚和大众还是很有代沟,更别说进行有效的商业化了。

正是身处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脱离三点一线的平淡日常,人们追求创新,追求个性的情绪会更为强烈。

嘻哈说唱里反映的特质,恰好戳中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点,类似不惧他人评价而想要做自己、追求真我、敢于发声等情绪被一首首 beat 和 rap 词带起,回过神来,人们对嘻哈音乐的身份认同感更为高涨,也慢慢接受了这种酷和自由带来的爽感。

果不其然,随着嘻哈节目的热播,嘻哈文化的市场潜力得到挖掘,2019 年市场总营收 42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 25.6%,预计 2024 年总营收或增至 478 亿元。

你会看到一票值千金的嘻哈 live house 门票,粉丝经济下为嘻哈新星的频繁打 call,嘻哈文化确实比以前火了。

图片来源:网络

尤其它本就属于潮流文化的一部分,个性化表达居多,寻求商业化的过程中,在消费场景的构建应用上没有很多难以突破的壁垒,反而更容易扎根,也就频频讨得年轻人——新一代消费主力军的欢心。

然而,虽然中国嘻哈逐渐让人们看到它的文化商业价值,但目前来看,无论是行业发展,还是入局者经营情况,都还处于起步的成长期,并不够牢靠。


4

是泡沫还是真金


虽然中国嘻哈文化市场的蓝海一角被投资者得以窥见,但目前这一行业整体发展还 “未成气候”。

本文的普普文化虽然顶着所谓的 “中国嘻哈第一股” 的光环,但在业绩还未形成稳定规模之前,受疫情的冲击波动较大。

报告期内,普普文化营收分别约 1903 万美元、1569 万美元,同比下滑 17%,净利润分别为 383 万美元、263 万美元,同比下滑 31%。

由于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活动主办、策划、执行以及营销业务,对举办活动等线下业务存在依赖性,但因疫情相关活动被迫暂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盈利水平。好在随着后期疫情逐渐受控,普普文化的业务得以有效展开,经营情况有所缓解。

但整体来看,由于行业目前集中度不高,相对分散,普普文化还未具备绝对的龙头优势。根据 Frost & Sullivan 数据,2019 年普普文化在嘻哈文化公司中营收排在第二,市场份额为 1.1%,在街舞公司中营收排在第二,市场份额为 1.5%,均仅次于嘻哈帮,后者涉足培训教学、品牌服饰、演艺包装等产业。

可以说,虽然人们都热衷于在这一风口上掘金,但入局者距离真正走出一条稳定盈利还道阻且长,短期股价的暴增是人们对市场热度的积极反映,而之后的暴跌也不乏代表了炒作后的虚无。

尤其在行业还未进入稳定发展期,乱象频出的时候,这一探索试错或会更为艰难。

火爆的嘻哈网综虽引起资本对这一文化的瞩目,但如今,试图走向主流的它仍无法做到真正 “破圈”。

一方面,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还未形成。嘻哈文化虽易于商业化,但一旦过于商业化,也会适得其反。自由的创作情绪一旦被过于直白的明码标价,容易消耗嘻哈艺人心里那股纯粹热情,届时失去 “内味儿” 的艺术表达或许就打动不了人心。

同时,当嘻哈文化开始成为一门生意之后,受到瞩目的人气嘻哈艺人们或多或少无法适应新的生活节奏,而一旦误入歧途,抱着侥幸心理踩着警戒线的边缘,丧失初心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当金钱、人气都向其涌来之时,被迷花了眼也算是常态,PGONE 等劣迹嘻哈艺人们已经做了最坏的范例,不仅会耽误自己,也将抹黑自己所在的圈子,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就是这个道理,这也就是为什么 2018 年初广电总局发布了最严禁令以打压嘻哈文化的原因。

图片来源:微博

Be Real,但绝不是 Real 恶俗。

节目带来的热度并不意味着嘻哈文化这一非主流文化的发展从此可以扶摇直上,一帆风顺。

比起主流文化圈,嘻哈文化终究还是小众,尤其在抬脚狂奔之时,一些乱象的反噬作用或令社会无法轻易接受这一亚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培育还处于渗透之中,代表性的标的还未出现,也需要更多的正向引导去撕掉行业的 “有色标签”。


5

结语


在年轻一代的自我意识觉醒下,伴随着一声声有力的呼喊,中国嘻哈的活力就此被点燃,在一定程度上,其发展前景是存在光明的,符合年轻人的消费主张和诉求。

但小众文化真正能突破认可壁垒的还是鲜有存在,人们可以跟风一时的热潮,但在这一阶段未必会向其大大方方张开主流的怀抱,尤其在过度消费下,叠加圈子里的不良风气频现,嘻哈文化打破真正的次元壁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