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发改委发布会:不以 GDP 增速论英雄,继续引导放开新能源车限购

Wallstreetcn
2021.03.08 07:04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经济增长目标以定性表述为主、隐含定量表述,并不意味着不要 GDP 增速。”

3 月 8 日星期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胡祖才,秘书长赵辰昕就记者关心的经济发展态势如何、投资、消费等 “三驾马车” 将如何发力等问题进行回答。

目前经济延续稳定恢复的态势

宁吉喆表示,目前中国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二季度以来稳定恢复的态势。

从生产指标看,前 2 个月全国统调发电量、铁路装车数同比分别增长 24.2%、16.5%。从需求指标看,今年春节期间零售餐饮消费比去年春节增长 28.7%,比疫情前的 2019 年春节增长了 4.9%。在进出口数据,1—2 月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32.2%,其中出口增长 50.1%。从景气指标看,2 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 50.6% 和 51.4%,连续 12 个月在荣枯线之上,表明经济保持扩张态势。

宁吉喆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仍面临一些风险挑战,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居民消费仍受制约,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多。但应当看到,国内经济存在的问题,有许多是恢复中的问题,是通过发展可以解决的问题。以国内主动工作的确定性来对冲国际复杂环境的不确定性。

隐含定量表述,并不意味着不要 GDP 增速

胡祖才表示,“十四五” 规划纲要草案将 GDP 作为主要指标予以保留,同时将指标值设定为年均增长 “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这种表述方式在五年规划史上还是首次。

其表示,经济增长目标以定性表述为主、隐含定量表述,并不意味着不要 GDP 增速。同时,纲要草案当中其他主要指标,比如失业率、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等,和 GDP 是相关联的,这些指标给出了具体数字,隐含了要努力使经济增速与潜在经济增长率保持一致。

引导放开新能源汽车限购政策和增加指标

在消费方面,宁吉喆表示今年要深入挖掘消费潜力,当前尤其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促进居民消费的工作,还要着力扩大商品消费包括大宗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健康消费、信息消费、网络消费、绿色消费。

在汽车方面,要开展汽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引导一些地方和城市继续放开新能源汽车限购政策和增加指标。在住房方面,要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缓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

实现单位 GDP 能耗降低 3%

在碳中和方面,宁吉喆称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强生态环保,有利于打造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

要以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契机,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2020 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已经达到了 9.34 亿千瓦,要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推进清洁能源增长消纳和储能协调有序发展,培育壮大规模达数万亿元的节能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实现单位 GDP 能耗降低 3% 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的目标。

今年出台 “十四五”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在扩大合理投资方面,宁吉喆表示将加快推进 “两新一重” 建设。在新型基础设施方面,今年将出台 “十四五”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拓展 5G 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建设。在新型城镇化方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在重大工程方面,及时推进川藏铁路、西宁至成都铁路、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等交通水利重大项目

同时今年将促进民间投资更好发展。今年要采取三个 “进一步” 的措施:一是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继续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 “两新一重” 及补短板项目建设。二是进一步增强民间投资能力,引导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落实中小微企业降成本政策。三是进一步创新民间投资方式,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稳妥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

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针对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目标工作的重点,宁吉喆表示 “十四五” 规划有一个指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7% 以上,还要力争投入强度超过 “十三五” 时期实际;“十三五” 时期我国科技经费的投入也是增长比较快的,R&D 占 GDP 的比重去年达到了 2.4%,“十四五” 期间要力争超过这个比例。

重点项目上,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要加快推动国家实验室建设,还要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体系进行重组。加强基础研究的建设,包括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的研究中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要深入谋划推进 “科技创新 2030—重大项目”。

重点推进一系列改革

针对改革发展方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表示,今年将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已经确定的四批 200 多户国企混改试点。及时总结混改实践经验,制定深化国企混改的实施意见。

继续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等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改革,要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

今年要修订和出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1 年版)》,持续破除市场准入的各种隐性壁垒。制定和出台海南、深圳等放宽市场准入的特别措施。

电力行业要推动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扩大电力现货交易试点,推动电网企业装备制造、设计、施工等竞争性业务改革实施方案的落实。深化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的改革,加快构建全国一张网,推动国家管网向市场主体公平开放,不断完善政府原油、成品油储备的体制机制。

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要完善能源消费的双控制度,完善清洁能源增长、消纳、储能协调有序发展的体制机制。

以下为发布会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陈文俊: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是 “三八” 国际劳动妇女节,我们向各位女士送上祝福,祝大家节日快乐。今天出席发布会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三位党组成员:宁吉喆副主任、胡祖才副主任、赵辰昕秘书长。大家知道,发展改革工作在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确保 “十四五” 开好局、起好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三位将向大家介绍这方面的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现在,先请宁吉喆副主任介绍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宁吉喆: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3 月 5 日,何立峰主任接受了 “两会” 部长通道专访,回答了媒体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今天我和胡祖才副主任、赵辰昕秘书长很高兴与媒体朋友们见面,接着回答媒体关心的问题。值此 “三八” 国际妇女节,首先,向各位女同胞致以节日的问候。同时,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理解、支持和帮助。

去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部门各地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 “六稳” 工作,全面落实 “六保” 任务,实现了我国经济运行逐季改善、稳定恢复,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这几天,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四五” 规划纲要草案以及 2021 年计划报告草案已提交 “两会” 审查。关于计划报告草案,主要是总结去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提出 2021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政策取向和具体任务,提请全国人大代表审查和全国政协委员讨论。全国人代会通过后,将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依据。

2021 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 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做好发展改革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李克强总理所做《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安全和发展,扎实做好 “六稳” 工作、全面落实 “六保” 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 “十四五” 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

我先介绍这些。下面,请胡祖才副主任介绍 “十四五” 规划纲要草案基本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胡祖才:

各位记者朋友,下面简要介绍 “十四五” 规划《纲要草案》基本情况。

“十四五” 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十四五” 规划编制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编制规划纲要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 “十四五” 规划纲要编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部署。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19 年起我们就会同有关方面扎实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建议》精神,在深入开展 “十三五” 规划总结评估基础上,起草形成《纲要草案》。编制过程中,我们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相统一,组织开展 200 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广泛听取各领域专家和各地区、各部门意见,面向全社会开展问计求策,充分咨询论证,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纲要草案》中来。

《纲要草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化量化 “十四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描绘了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纲要草案》共 19 篇、65 章、192 节,约 7.4 万字,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重点阐述发展环境、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第二板块是 17 个方面的战略任务和举措,第三板块是规划实施保障。总体看,《纲要草案》重点体现了 “四个突出”。

第一,突出体现 “三个新” 的核心要义。《纲要草案》立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体现了对 “三个新” 要求的整体把握、系统贯彻和一体落实。

第二,突出做好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有机衔接。锚定 2035 年远景目标,聚焦 “十四五” 阶段性任务,紧紧围绕 “六个新” 目标要求,设置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 5 大类 20 个主要指标,既注重贯彻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充分衔接,又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使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在设定目标值时坚持科学合理,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并为应对不确定性留有空间。

第三,突出统筹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的要求。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首次设立安全发展专篇,对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保障粮食、能源资源和金融安全等作出具体安排。

第四,突出强化重大战略任务落实的项目支撑。围绕国家所需和人民所盼,共设置 20 个专栏,提出 102 项重大工程项目,为《纲要草案》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纲要草案》正在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我们将积极吸纳代表委员意见,抓紧修改完善。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催人奋进,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宏伟蓝图一定能变为现实,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一定能再迈上新的大台阶!谢谢大家!

陈文俊:

谢谢宁吉喆副主任和胡祖才副主任的介绍。下面欢迎各位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从目前情况看,2021 年宏观经济仍然面临域外疫情输入风险,同时外部经济不确定性仍然较大,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此外,在政策、改革层面,2021 年将如何支持经济复苏?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谢谢。

宁吉喆: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首先应当指出,2021 年 1—2 月中国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二季度以来稳定恢复的态势。从生产指标看,前 2 个月全国统调发电量、铁路装车数同比分别增长 24.2%、16.5%。从需求指标看,今年春节期间零售餐饮消费比去年春节增长 28.7%,比疫情前的 2019 年春节增长了 4.9%。2 月份电影票房 122.65 亿元,创造全球单月单市场票房纪录。春节过后,投资项目开复工率、施工企业开工率均高于往年。昨天已经发布了进出口数据,1—2 月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32.2%,其中出口增长 50.1%。从景气指标看,2 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 50.6% 和 51.4%,连续 12 个月在荣枯线之上,表明经济保持扩张态势。

同时,如你所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仍面临一些风险挑战,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居民消费仍受制约,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多。但应当看到,国内经济存在的问题,有许多是恢复中的问题,是通过发展可以解决的问题。你讲到,对外部输入的各种风险,我们必须积极防范、妥善应对,以国内主动工作的确定性来对冲国际复杂环境的不确定性。

大家已经看到,计划报告草案中明确了 2021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 GDP 增长 6% 以上,城镇新增就业 1100 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 5.5% 左右,CPI 涨幅 3% 左右等。这些指标的提出,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考虑了疫情对经济轨迹的影响,考虑了年度之间平衡衔接,体现了瞻前顾后、区间调控的要求。可以确信,在宏观政策的支持下,在市场主体的努力下,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是有把握实现的。我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介绍一下政策措施。

一是保持宏观政策必要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急转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21 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超过 25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8%;中央对地方一般转移支付增长 7.8%;均衡性转移支付等增长 10% 以上。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今年名义 GDP 增速可能较高,流动性要保持合理充裕。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比去年提高 200 万人,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继续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

二是继续实施惠企纾困政策。企业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稳住了 1.4 亿户市场主体,就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在减税政策方面,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延长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在金融政策方面,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引导银行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 30% 以上,对受疫情持续影响的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在降成本方面,继续推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 10%,取消港口建设费,将民航发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标准再降低 20%,鼓励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方对承租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

三是用好改革政策。改革既是动力,也是宏观政策的组成部分。稳增长促发展必须更多依靠改革创新这个根本动力。改革政策要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坚持两个 “毫不动摇”,实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深化放管服、企业、财税、金融、价格等体制改革。开放政策要加强支持保障,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稳住贸易规模和市场主体,促进外贸进出口量稳质升,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推进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四是明确科技发展和产业政策导向。科技是发展的动力,产业是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要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切实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进一步加强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和发展实体经济,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 100%,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落实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继续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

五是注重需求侧管理。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发挥好消费、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关键性、支撑性作用。这里重点讲讲消费。扩大消费必须稳定扩大就业、保持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同时要看到,去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下降 4%,低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 的实际增速,这主要是受疫情影响,接触性聚集性消费受到制约。因此,深入挖掘消费潜力,当前尤其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促进居民消费的工作,还要着力扩大商品消费包括大宗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健康消费、信息消费、网络消费、绿色消费。在汽车方面,要开展汽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引导一些地方和城市继续放开新能源汽车限购政策和增加指标。这有利于扩大汽车消费,也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健康有序发展。2020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达到 145.6 万辆,比上年增长 17.3%。在住房方面,要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缓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

六是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强生态环保,有利于打造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要以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契机,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2020 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已经达到了 9.34 亿千瓦,要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推进清洁能源增长消纳和储能协调有序发展,培育壮大规模达数万亿元的节能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实现单位 GDP 能耗降低 3% 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的目标。

封面新闻记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 2021 年将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增强投资增长后劲,进一步发挥投资关键作用。请问今年在扩大合理投资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上有哪些考虑和计划?谢谢。

宁吉喆:

去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投资功不可没。今年我们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还需要进一步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大补短板力度,拓展投资空间,增强投资增长后劲,合理扩大有效投资。主要从五方面着手:

第一,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2021 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为 610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0 亿元,用于集中力量办国家层面的大事、难事、急事,积极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三农” 和水利、重大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建设。同时,今年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3.65 万亿元,规模总体稳定,精准用于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物流、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推动有效投资。

第二,加大投资补短板、调结构的力度。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供给。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去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10.6%,增速高于全部投资 7.7 个百分点。今年要进一步加强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聚焦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第三,加快推进 “两新一重” 建设。在新型基础设施方面,今年将出台 “十四五”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拓展 5G 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建设。在新型城镇化方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在重大工程方面,及时推进川藏铁路、西宁至成都铁路、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等交通水利重大项目。

第四,促进民间投资更好发展。去年民间投资保持良好恢复势头,全年实现了正增长,占全社会投资的 54.9%,潜力很大。今年要采取三个 “进一步” 的措施:一是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继续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 “两新一重” 及补短板项目建设。二是进一步增强民间投资能力,引导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落实中小微企业降成本政策。三是进一步创新民间投资方式,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稳妥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

第五,加强项目储备和资金要素保障。主要有 “三个坚持”:一是坚持 “项目走在投资前”,今年将与 “十四五” 规划相衔接,全面梳理重点建设任务,积极谋划储备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二是坚持 “资金跟着项目走”,加快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组织各地方高质量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准备。三是坚持 “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做好国家重大项目用地等保障。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话题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能否介绍一下今年 “十四五” 规划《纲要草案》中在解决老百姓烦心事和操心事上,有没有一些新的、值得期待的举措?谢谢。

胡祖才:

五年规划既是 “国事”,也是 “家事”。《纲要草案》通篇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着眼人的全面发展和改善民生福祉,突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目标指标和政策举措,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更有质量、更高水平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在主要指标设置上,民生福祉类指标数量最多。此次《纲要草案》20 个主要指标中有 7 个是民生福祉类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是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的。这些指标覆盖了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各民生领域,这充分体现了把改善民生福祉放在更加突出重要位置。

在就业和收入方面,主要是推进更充分更有质量就业、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将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首要位置,扩大就业容量,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人员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 5.5% 以内。健全终身技能培训制度,持续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要基本同步,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

在教育方面,主要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持续改善教育基础薄弱县、人口流入地和农村地区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 4000 所以上,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补齐学前教育短板,新建改扩建 2 万所幼儿园,增加普惠性幼儿园学位 400 万个以上,努力解决 “入园难”“入园贵” 问题,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 90% 以上;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 92% 以上。实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技术院校、实训基地和专业,培育一大批 “大国工匠”。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支持 100 所中西部本科高校建设,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 60%。

在医疗卫生方面,主要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完善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的医疗服务体系,支持医疗资源薄弱省份建设一批区域医疗中心,提升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医护人员培养质量与规模,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提高到 3.2 人、注册护士数提高到 3.8 人。健全全民医保制度,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积极推进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使用改革,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

在社会保障方面,主要是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四五” 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 95%,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进失业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条件,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做到 “应保尽保”。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同时,强化对困难人群的社会救助和兜底保障,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在养老育幼方面,主要是完善 “一老一小” 服务体系。预计 “十四五” 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纲要草案》回应社会关切,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多措并举扩大养老机构床位供给,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 55%。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将每千人口拥有 3 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由目前的 1.8 个提高到 4.5 个,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鼓励幼儿园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提高保育保教质量和水平。谢谢。

凤凰卫视、凤凰网、凤凰新闻记者:

我们看到,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就,包括 1 亿非户籍人口落户目标顺利完成,包括城镇化率提高到 60% 以上。想问一下 “十四五” 规划纲要针对下一步去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质量还有哪些针对性措施,如何确保这些措施到位落实?谢谢。

胡祖才: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和强大国内市场的源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农业转移人口加快融入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超过 60%、45%,1 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19+2” 城市群格局基本确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十四五” 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处在 60%—70% 之间,所以这个阶段还是一个较快发展的中后期,也是全面转型的关键期,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第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目前仍有 2 亿多农业转移人口没有在城市落户,部分已经落户的还存在市民化质量不高问题,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仍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要坚持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加快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

一方面继续降低落户门槛,实现 “愿落尽落”。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推动稳定就业居住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落户。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以下的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确保外地与本地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标准一视同仁;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至 500 万的 I 型大城市,落户条件要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 500 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要完善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同时依法维护好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 “三权”。

另一方面推动常住人口均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 “一视同仁、应有尽有”。健全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鼓励地方政府提供更多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提高居住证持有人城镇义务教育、住房保障等服务的实际享有水平,推动非户籍常住人口逐步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同时要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推动 “人地钱挂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相关政策,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分配同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等挂钩机制,根据人口流动实际调整公共服务领域人员编制和设施布局。

第二,优化城镇化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超大城市要推动 “瘦身健体”。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部分超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高、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划定并坚守城市开发边界,慎重撤县设区。二是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引导过度集中的资源要素逐步有序转移,合理降低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三是与周边中小城市、郊区新城等联动发展,通过推进交通一体化,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

大中城市要完善功能。就是要发挥大中城市综合成本相对较低优势,主动承接超大特大城市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生活品质。

县城要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县城是 “乡头城尾”,是服务亿万农民的重要阵地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点。在多数地区,县城仍是农民就医、就业、子女入学的首选。现在县城建设中的短板弱项仍然很多,必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去年以来,我们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这里也包括特大镇,完善顶层设计、加强资金支持、有序开展示范带动。“十四五” 时期要支持东部地区基础较好的县城建设,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镇化地区的县城建设,合理支持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建设,加强边境城镇建设。积极推进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培育等 4 大领域 17 方面设施提级扩能,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

第三,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宜居宜业。推动补齐群众需求强烈的公共交通、停车场、充电桩等短板,加强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推动城市内涝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完成 2000 年底前建成的 21.9 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运用数字技术改善城市治理,使城市居民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路透社记者:

在 “十四五” 期间,我们将如何推动围绕双循环、新格局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为什么 2021 年我们设的经济增长目标是高于 6%,是怎么考虑的?“十四五” 为什么没有设定经济增长目标?我们在 2021 年怎么样防范由于去年宽松政策带来的资产泡沫、金融风险、债务风险?谢谢。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 赵辰昕:

非常感谢路透社记者的提问,您前面提到的,我觉得关心的重点是改革。刚才第一位记者也提到了改革,现在社会对改革还是非常关心。确实,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进入 “十四五” 时期,我们更要充分发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作用。前不久,在刚刚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五个围绕,就是要围绕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来深化改革,围绕畅通经济循环深化改革,围绕扩大内需深化改革,围绕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围绕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深化改革。这五个围绕非常重要,是我们下一步做好改革工作的根本遵循。

这位记者还提到今年的宏观调控如何来平衡经济增长和防范风险的关系,我理解大概是这个意思。其实刚才宁主任回答问题时已经谈到了,我们既要底线思维,对预判的风险做好预案,又要加强及时的跟踪和研判,要相继调控,快速准确科学应对。另外,要坚定不移地改革,用改革来化解风险和挑战。借这个机会,我再把我们委今年要重点推进的一些改革任务给大家作一些介绍,归纳起来是五个着力:

第一,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在国有经济领域,重点是要推进国有经济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要推动国有资本、国有企业进一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和公共服务等功能,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我们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推动已经确定的四批 200 多户国企混改试点。我们要打造一批新的标杆企业和典型的案例,要及时总结混改实践经验,制定深化国企混改的实施意见。在民营经济领域,大家也很关心,我们重点还是要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要努力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壁垒和障碍。我们还要加强对民营经济运行的监测,树立一批民营经济发展的示范城市,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第二,着力推动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有三个方面,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我们要落实《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要推动市场提质增效,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在要素高效配置方面,我们要继续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等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改革,要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在完善市场准入方面,我们要全面落实 “全国一张清单” 的管理模式,要健全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今年要修订和出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1 年版)》,持续破除市场准入的各种隐性壁垒。制定和出台海南、深圳等放宽市场准入的特别措施。

第三,着力深化重点行业的改革。我点几个行业,电力行业要推动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体系建设,要扩大电力现货交易试点,还要推动电网企业装备制造、设计、施工等竞争性业务改革实施方案的落实。石油天然气行业要深化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的改革,要加快构建全国一张网,而且要推动国家管网向市场主体公平开放,不断完善政府原油、成品油储备的体制机制,铁路行业,深化铁路市场化改革,促进铁路运输业务市场主体适度竞争。

第四,着力促进全面绿色转型。重点要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样一个目标,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要完善能源消费的双控制度,完善清洁能源增长、消纳、储能协调有序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加快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条例。

第五,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刚才胡祖才副主任已经提到了相关的措施,我再简单归纳几句。要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要健全各种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努力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要素收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另外,还要完善重要民生商品的价格调控机制,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体系,还要促进养老托育服务的健康发展,还要改革和完善全民健身的公共服务体系,靠这种改革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关于改革我就说到这儿。

胡祖才:

回答一下 “十四五” GDP 指标设置的表述。GDP 历来是最具综合性、也最受大家关注的指标。《纲要草案》将 GDP 作为主要指标予以保留,同时将指标值设定为年均增长 “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这种表述方式在五年规划史上还是首次。实际上是以定性表述为主,隐含定量表述。这是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整体出发,充分把握 “十四五” 发展趋势和内外部环境,经过慎重论证、反复比选、深入研究作出的一次调整。我想,还是要全面准确的来理解这种表述。

第一,GDP 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反映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所以这次《纲要草案》主要指标表中仍然保留了 GDP 指标,只不过是指标值的表述做了调整。

第二,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能简单以 GDP 增速论英雄,更不能为了经济增长不顾质量效益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后果;但另一方面,实现现代化也需要合理的增长,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纲要草案》的处理方式有效兼顾了这两方面需求。经济增长目标以定性表述为主、隐含定量表述,并不意味着不要 GDP 增速,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 2035 年人均 GD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蕴含着未来 15 年我国 GDP 增速需要保持在合理区间;同时大家也看到,《纲要草案》当中其他主要指标,比如失业率、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这些指标,和 GDP 是相关联的,这些指标给出了具体数字,这里面隐含了我们要努力使经济增速与潜在经济增长率保持一致。

第三,我们通过多方面衔接测算,GDP 增速保持在一定速度是有把握的,多家智库都进行了测算。但考虑到这五年内外部环境仍有较大不确定性,不设定一个具体的量化增速目标,有利于更积极、主动、从容地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增强发展的灵活性,为应对不确定性留有空间,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相对于五年来说,年度形势较易研判,因此在年度工作中,可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和经济运行状况等,视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年度增长目标,实际是具体的数值在年度中确定。谢谢。

美国彭博社记者:

想问一下科技自立自强的问题,“十四五” 期间,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目标工作的重点会在哪方面?国家可以做什么去推动更多的在科技方面的投资?对投资的量有没有一个预期?谢谢。

宁吉喆:

这个问题很重要。科技自立自强,前面我们都不同程度地说到这个问题。“十四五” 期间,包括今年,我们要加快科技的自立自强,包括强化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产业核心竞争力。你关心落实在哪些项目和投资上,“十四五” 规划有一个指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7% 以上,还要力争投入强度超过 “十三五” 时期实际;“十三五” 时期我国科技经费的投入也是增长比较快的,R&D 占 GDP 的比重去年达到了 2.4%,“十四五” 期间要力争超过这个比例。

从重点项目看,一是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要加快推动国家实验室建设,还要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体系进行重组。二是要加强基础研究的建设,包括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的研究中心。三是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要深入谋划推进 “科技创新 2030—重大项目”。四是在组织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过去一些重大的科技基础设施现在也都发挥了作用,比如 “天眼” 都是长期建设形成的,今后还要加强这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量子科学、脑科学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五是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面,加快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力推进怀柔、张江、合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高质量谋划推进成渝地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六是优化一批多层次的创新平台建设,包括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布局。七是要组织实施融通创新示范工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鼓励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源、开放场景、开放应用、开放创新需求,打造基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创新创业生态,有税收优惠政策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现在整个研发投入里,企业的研发投入占了 70% 多,还要进一步增加企业的投入。最后是要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谢谢。

胡祖才:

2020 年,我国的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到了 24426 亿元,占 GDP 的比重达到了 2.4%,这是历史上最高的,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十四五”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要大于 7%。按 7% 年均增速来测算,到 2025 年,我们的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将达到 37582 亿元,当然这是按照 2025 年的现价来计算的,不是不变价,增幅是相当大的,比 2020 年增加 13156 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也会高于 “十三五” 时期实际。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这一次《纲要草案》当中,我们把基础研究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纲要草案》用专门的节进行阐述,正文当中也首次设置这个指标,就是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的比重,这个比重 2020 年是 6.16%,和发达国家是有比较大差距的。“十四五”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四五” 期间,基础研究经费占比到 2025 年要达到 8% 以上,这是很积极的。算一下,2020 年是 1504 亿,到 2025 年可以达到 2800 亿元左右(2020 年不变价),在实际工作当中,还要尽可能更大一些。这是一个非常鲜明的导向,我们要更加重视基础研究。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十四五” 时期,国家将如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此前,国务院已经同意建立东北振兴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制度,请问在促进东北地区振兴发展方面有何举措?谢谢。

赵辰昕:

谢谢记者的提问。您提了两个问题,归纳到一起,我看您关注的是区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发展,继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推动各地区走上了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区域协调发展的态势日趋向好。“十四五” 时期,我们将努力把区域协调发展推上更高的水平,具体来讲,我们要推动三个层面的工作:

第一,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具体到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是要稳妥有序的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发展,要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推动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是要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一体化,重点是要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要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要在全国高质量发展当中起到重要的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是要开好局、起好步,确保 “十四五” 时期要有明显的进展。

第二,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西部地区要提高政策的精细化水平,推动区域内部能够互促协调,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东北地区,要使全面振兴取得新的突破,加强政策统筹,维护好国家国防、粮食、生态、能源、产业安全。中部地区,要加快崛起,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东部地区要加快推进现代化,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来带动产业升级,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此同时,还要加强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推动建设海洋强国。支持国家级新区等功能平台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过程中起到带头作用,要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高地。

第三,着力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重点是要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支持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在经济和人口等方面的承载能力,支持其他地区增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方面的功能,通过这些努力,推动我国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更有效率、更高质量。

你关心到刚刚成立的东北振兴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我也简单说几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东北地区视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东北振兴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方面,不断完善东北振兴 “1+N+X” 系列的政策体系,我们推出了很多政策举措和工作方案,东北振兴取得了新的进展。为进一步加强对东北振兴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经国务院同意,在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下,建立了东北振兴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我委丛亮副主任担任机制的召集人,相关工作已经开始启动。下一步,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发挥这个机制的作用,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研究制定东北振兴 “十四五” 实施方案。通过这个实施方案,谋划下一步东北振兴的主要思路、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大政策,要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谢谢。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都市报记者:

去年冬季以来受极寒天气影响,全国用电负荷超夏季高峰,创历史新高,请问这种现象以后是否会成为常态化?我们也发现,美国德州因为极寒天气出现了大范围长时间的停电,面对能源领域的新变化,国家将采取哪些措施切实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谢谢。

赵辰昕:

谢谢记者的提问。正像你说的,去年入冬之后,我国能源的运行、能源的供应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新的情况,也遇到一些挑战。我分三个方面给大家谈一点我们的看法。

第一,简单回顾一下当时的基本情况。入冬之后,由于经济快速恢复增长,还有大范围寒潮天气叠加影响,我国能源需求特别是用电需求快速增长。大家可能都知道,去年 12 月 14 日、16 日、30 日和今年 1 月 7 日,全国最高调度负荷连续 4 次创出历史新高,特别是今年 1 月 7 日晚高峰负荷达到了 11.89 亿千瓦、日发电量 259.67 亿千瓦时,11.89 亿千瓦的负荷比 2020 年夏季峰值增长了 10% 以上,所以应对起来难度非常大。我给大家再报告一下,我国电力的总装机是 20 亿千瓦多点,大家可能一听,负荷将近 12 亿千瓦,你有那么大的装机,保障起来没有问题。因为负荷高峰出现在晚上,所以太阳能发电,就是光伏发电没有出力,刚好 1 月 7 日那天全国大面积又没风,所以风力发电的装机出力只有 10% 左右,这样全国 5.3 亿千瓦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总装机有 5 亿千瓦没有出上力。冬季又赶上枯水期,我国 3.7 亿千瓦水电装机,在高峰的时候也有 2 亿多没有出上力。另外,这些年冬季也是天然气的用气高峰,我国天然气发电装机有将近 1 亿千瓦,有一半左右没有出上力,这样减下来,剩下的装机对应高的负荷,保障起来难度真是非常大。我们还要考虑到装机的区域布局,还有停机检修问题。但是不管有多难,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组织相关地方,特别是央企,全力去应付这种困难和挑战,最后的结果是保障了我国能源的平稳有序运行,保障了电力的平稳有序供应,特别是民生用电得到了保障,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对比您刚才讲的,西方国家,也是寒冷天气,造成的长时间大面积停电,这种结果的悬殊,充分显示出我国强大的、巨大的制度优势,真正体现了人民至上。

第二,说说我们对新情况的判断。我们也作了很多分析,过去电力负荷高峰一直是在夏季,主要是空调负荷增长越来越快。去年冬季到今年出现这个情况,我们分析是和近几年北方地区的清洁取暖以及南方地区越来越大的电取暖有很大关系,无论是空调负荷的增长还是电取暖负荷的增长,都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在不断提升,我们做这个工作一定要全力保障,去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所以,当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也是组织相关力量在深入地研究,我们要统筹考虑能源供应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要考虑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包括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样的目标,我们正在制定下一步的工作方案。

最后,说一下我们下一步如何做。归纳成一句话,就是要坚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指示精神,我们已经按照要求分品种制定了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下一步就是要抓好落实。产的方面,就是要着力增强能源资源供应保障,构建多元化电力稳定生产格局。供的方面,要着力优化能源资源的配置,统筹推进全国各级电网建设。储的方面,要着力加快补齐能源储备短板,全面加强能源储备能力建设。销的方面,要着力构建现代能源市场体系,同时要用市场化手段来深化能源需求侧管理。

总的来讲,近些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 能源安全新战略的要求,我国能源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做好下一步能源安全保障工作,我们有着显著的制度优势、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的保供经验。因此,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 “十四五” 时期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工作做实做好,做得让人民群众满意。谢谢。

日本共同社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外资投资的问题,有些外资企业担心一些政策,比如出口管制法等,会对其在华投资产生限制或者障碍,请问 “十四五” 时期如何让外资企业放心在华投资?

宁吉喆:

2020 年,在国际上跨国投资大幅缩减的背景下,中国利用外资逆势增长,全年下来非金融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 1444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 4.5%。今年 1 月,利用外资的开局也是良好的,利用外资 135 亿美元,同比增长 6.2%。在华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是稳定的,一批重大外资项目克服疫情影响,正在稳步推进。近日,华南美国商会发布的 2021 年中国营商环境白皮书等报告显示,94% 的美资企业对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超过一半的企业将中国作为全球投资首选地。这当然是美资,你比较熟悉的日资,欧洲企业,还有其他一些国家企业,应该说对中国市场是充满信心的。

下一步,稳外资仍然面临不少挑战,2021 年国家发改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推动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落实外商投资法,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一是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2017-2020 年,我国已连续 4 年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累计减少了近 2/3。在金融、汽车等领域推出一系列重大开放举措,制造业目前已经基本放开。今年,我们将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巩固制造业放开措施,重点推动服务业有序开放,更广泛的引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商业模式,以高水平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将更好地发挥自贸试验区扩大开放试验田作用,继续先行先试。

二是继续扩大鼓励外商投资领域。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已经于今年 1 月正式实施,进一步扩大了鼓励外商投资的范围,增加了 127 个鼓励行业的领域。下一步,将抓好实施,坚持促增量、稳存量、提质量并举,推动完善有关配套政策,积极引导外商更多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更多投向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更多投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更好地发挥外资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的作用。

三是着力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2018 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牵头成立了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统筹协调解决项目落地实施存在的问题。目前,已推出四批重大外资项目,总投资额超过 1100 亿美元。今年将推出第五批重大外资项目,对这些项目给予产业规划、用地、环评、用能等政策支持,继续把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作为重大外资项目支持的主方向。鼓励外资参与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更好地发挥重大外资项目的示范作用,推动地方健全机制,上下联动,提供全流程服务。

四是全面实行外资准入后国民待遇。去年以来,国家按照 “六稳”“六保” 部署,出台的税收、金融、社保等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对外资企业同等适用,还要继续推动在政府采购、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资质许可、标准制定、项目申报、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依法平等对待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

关于你刚才专门提到的,一些外资企业关注的出口管制法问题,这个法的目的是对两用物项、军品等管制物项的出口进行管制,在管制范围、管制措施等方面对内外资企业是一视同仁的。总的看,对外资企业的正常出口没有影响。

五是切实加强企业服务监管。我们将更加积极主动向外资企业宣介有关政策措施,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信息服务,积极协调解决外资项目投资、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为外资企业在华投资营造更为便利的环境。同时,将继续健全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外资安全审查等制度,推动建立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相适应、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公平、透明、高效、安全的监管体系,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十四五”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更加积极有为的促进共同富裕,我想请问针对这个方面有什么具体的措施?谢谢。

胡祖才: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我们党一直以来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同富裕其实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也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有标志性意义的就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为促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推进共同富裕作出了重大的部署,提出了 2035 年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的远景目标,这在我们党的全会上是首次提出的。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把共同富裕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的进行努力。

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我理解,至少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整体的把握:

第一,共同富裕是 “全民共富”,不是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第二,共同富裕是 “全面富裕”,既包括物质上的富裕,也包括精神上的富裕。不只是生活的富裕富足,也包括精神的自信自强,还包括环境的宜居宜业,社会的和谐和睦,公共服务的普及普惠。总之,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第三,共同富裕是 “共建共富”。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全体人民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

第四,共同富裕是 “逐步共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既要遵循规律、积极有为,又不能脱离实际,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我对共同富裕内涵的一点认识,我觉得至少有这四个方面来整体把握。

“十四五” 规划纲要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迈出坚实步伐” 的目标和 “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 的要求,这实际上是对促进共同富裕作出了进一步的部署。要紧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主要矛盾,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为主攻方向,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也就是说,在 “做大蛋糕” 的同时要 “切好蛋糕”。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各方面的民生福祉工作,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按照中央的部署,这次在 “十四五” 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要研究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我觉得这是一个顶层的设计,主要是要明确共同富裕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路径方法和政策措施。这项工作由发展改革委牵头,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另一方面,这次纲要中提出要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可以看出,一手要抓顶层设计,一手要推进示范建设。浙江各方面的条件是比较好的,在各项指标上,城乡差距指标、区域发展指标以及富裕程度的指标,都走在全国前列,所以这次纲要明确提出来要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主要是要探索推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扎扎实实做好这项工作。谢谢。

文章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