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微博噤声的 20 天
李想的内心波澜起伏,20 多天不在微博上发声。他选择了认错,决定重新来过。李想被称为 “微博之王”,但他对自己的评价是 “可惜了,无法收购微博”。理想汽车在 2023 年取得了成功,实现了盈利和销售增长。李想定下了 2024 年 80 万辆的销售目标。无论多忙,他始终是勤奋的 CEO。
一连 20 多天,“微博之王” 李想,居然在微博上一言不发。
理想 MEGA 的首发失利,的确让如日中天的理想汽车从上至下,都有一种不真实感。
究竟是外界的恶评,导致 MEGA 销量不及预期;还是产品和战略本身出现了问题。期间,李想的内心必定波澜起伏。
他一度站出来发声 “要用光明反击黑暗”,但这对市场于事无补。最终,他还是选择了认错,决定调整节奏,重新来过。
噤声
在汽车的世界里,理想汽车 CEO 李想,是当之无愧的 “微博之王”。这不是他的自封,而是同行对他的评价。
2023 年 6 月 16 日,长城汽车召开 2022 年度股东大会,该公司总裁穆峰在总结企业自身之余,谦逊地提到向行业的佼佼者学习:用户运营,蔚来领先;智能驾驶,小鹏深耕;海外布局,奇瑞先行;细节把控,学习极氪……社交平台营销,看 “微博之王” 理想。
穆峰对理想的评价,可能真不是一句调侃。毕竟,在此之前几天,他率领长城汽车一众高管,集体入驻微博。李想可能并不这样想,在这条新闻之下,他以自己一贯的风格评论:“可惜了,无法收购微博……”
过去,李想通过自己的个人微博,为品牌发声、为行业发言,怼天怼地、怼空气。这是他为自己立的人设,理想汽车阶段性的成功,也给了他这样的底气。
已经过去的 2023 年,理想汽车迎来业绩狂欢。营收破千亿、盈利过百亿、现金储备上千亿,更是中国首家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
李想顺势为理想汽车的 2024 年,定下了 80 万辆的年度销售目标,意味着,要在 2023 年 37.6 万辆的基础上,增长达 112.77%。
无论多么忙,目标压力多么大,微博的世界里,李想始终是那个最勤奋的 CEO。
仅在今年 2 月,李想就发布和评论转发了 39 条微博,就连春节放假期间,都没有完全休息。其中,多条微博是为了理想即将发布的 MEGA 预热。这是理想汽车首台纯电产品、首辆 MPV,在公司新的年度销量目标中,将是极为重要的角色。
3 月 1 日 15:00,上海世博园中国馆,理想 MEGA 线上线下同步发布,揭开了神秘面纱。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李想对产品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言语中充满了骄傲和 “遥遥领先”,自信 “MEGA 将是理想汽车下一个爆品,成为 50 万元以上销量第一的产品。” 气氛已烘托到了这个份上,当 55.98 万元的价格对外公布之时,全场一片沸腾。
然而,发布会刚一结束,关于理想 MEGA 却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舆论场,对于产品的恶评、恶搞明显占据了上风。MEGA 引以为傲的 “公路高铁” 设计,被扭曲成了国人忌讳的 “殡仪车”。这对产品的销售,无疑会带来巨大的打击。
3 月 2 日之后,李想在微博上彻底噤声,这不是一个好的征兆。
反击
在发布会召开的前一天,李想曾通过微博向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喊话:理想 MEGA 的 5000 元小订数量,已远超 2022 年理想 L9 的同期表现,产能供应一定要跟上,千万不要被高端纯电没销量的假设所误导。
李想和理想对于 MEGA 有着极高的预期,内部希望其年销量达到 7-8 万辆,是品牌全年 80 万辆目标中的重要增量。
无论外界如何恶评,理想 MEGA 只要能交出一个亮眼的预订数字,就可以让这些人彻底闭嘴。
理想没有这么做,事实上,数据也不太理想,用户退订的情况大量出现。
3 月 17 日,《晚点 Auto》发布独家消息称,理想对 MEGA 的 24 小时内的预期订单是 3000 台左右,而实际仅实现了一半左右。MEGA 发布后的半个月内,实际收到的订单只有 4000 台左右。
舆论一直在发酵,为此,理想汽车的公关团队,应该做了很多工作,可似乎又什么都没做。
就连嘴巴闲不住的李想,在长达十天的时间里,也没有说出只言片语。这不是他一贯的风格,他一定在做最深沉的思考,蓄力进行最有力的反击。
果然,3 月 11 日上午,李想再度发声,写出了那篇荡气回肠、委屈满腹的《致理想汽车的用户和朋友们》,“经过深思熟虑后,我们决定开始反击,用光明反击黑暗”。
经过十天的思考,李想似乎终于找到了 MEGA 首发失利的原因,将其全部归咎于可能存在的 “黑公关”。而没有从产品本身、定价和市场策略等方面寻根源,这对于提振销量,显然无益。
不知出于何种想法,李想的这一次发声,选择了微信朋友圈,而不是可能传播更广的微博。
认错
为了 MEGA,理想投入了大量资源。市场、产能、人员……甚至有限的店面空间,也得为尺寸庞大的 MEGA 让位,只等发布会之后顾客盈门。
MEGA 的滞销,影响的不仅是一辆车,而是理想的全局。
3 月 21 日,理想汽车-W(02015.HK)披露 Q1 交付量展望更新,公司预计 1-3 月,累计交付量为 76000 辆-78000 辆,远低于此前 10 万-10.3 万辆的预期。次日,公司股价大跌 10.88%。
自 3 月 1 日 MEGA 发布以来,理想汽车-W 股价从 179.20 港元,一路跌至 3 月 22 日收盘的 120.40 港元,短短 20 天时间,跌去近 3 成,千亿港元市值灰飞烟灭。
这下,李想真的着急了,他也知道了,单靠嘴已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3 月 21 日,他致信全员,承认错误,复盘公司 3 月问题的本质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经过 20 天的深思,他终于认识到,理想 MEGA 销量不达预期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节奏的把握。公司将 MEGA 从 0 到 1 阶段(商业验证期)当成了从 1 到 10 阶段(高速发展期)来经营,“这是我们对纯电战略节奏的误判”。而 MEGA 节奏的混乱,也让销售团队大幅减少了服务 L 系列用户的时间和精力,终端门店中,甚至连主力车型理想 L8 都无处展示。
为此,李想决定调整理想 MEGA 的经营节奏,放弃全面开花的销售策略,先聚焦核心城市的核心用户群体,当有效完成了从 0 到 1 阶段后,再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MEGA 的暂时失利,对理想汽车并非只是坏事。公司上下 “过分关注销量的欲望问题” 暴露出来,当欲望超越了价值,让公司原本擅长的用户价值和经营效率显著下降,“对于欲望的追求,让我们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人。”
为此,李想决定降低销量的预期和欲望,回归健康的增长。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才行至半程,当下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最终的成功。随着技术的加速迭代、行业内卷的持续加剧,谁也不知道,谁会中途离场。
李想经常为汽车行业大号 “42 号车库” 点赞。3 月 11 日,该账号在微博上发起了一个话题:最终只剩下 2 个高端品牌(新能源汽车),会是谁?投票结果显示,排名前二的分别是特斯拉和问界,理想在极氪甚至小米之后,排名第五。
本文作者:范建,来源:斑马消费,原文标题:《李想微博噤声的 20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