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两年之后,港股医药公司成为内资避风港
内资持续加仓港股医药公司,成为避风港。2023 年,内资在港股医药公司的持股占比平均提升了 4.48 个百分点,平均持仓约 15.5%。股价跌幅较深、质地好的优质公司受到内资青睐。近期 A 股低迷,估值历史低位的港股医药公司成为内资新的投资选择。内资持续注入是信号,预计港股医药公司将逐渐走出价值洼地。
10 月份的《寒冬之下,内资正悄然成为港股医药公司的投资基石》中,我们曾提出:内地投资者或将在港股医药公司股价走势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如今到了年终岁尾,内资对于港股医药公司的布局力度进一步增强。根据数据统计,整个 2023 年内资在港股医药公司的持股占比平均提升了 4.48 个百分点,平均持仓约 15.5%。尤其是股价跌幅较深、质地好的优质公司更是获得了大量内资的青睐。
经过连续两年的下跌,港股医药公司整体估值处于历史底部,下跌动能有限。结合近期 A 股低迷的走低,处于估值历史低位的港股医药公司已然成为内资新的避风港。
暴风雨来临之前,空气中总是极为宁静。内资持续注入是一个重要的信号,相信随着国际金融环境的转暖,港股医药公司们正在逐渐走出价值洼地。
南水流向
在全面复盘了百余家港股通医药标的后,我们整理出了 2023 年港股通南向资金持股占比提升速度最快的 20 家医药公司。
具体来看,康龙化成、泰格药业、康诺亚、康希诺生物、荣昌生物、春立医疗、腾盛博药、启明医疗、绿叶制药、云顶新耀、固生堂、加科思、瑞尔集团、昭衍新药、康宁杰瑞制药、康方生物、赛生药业、亚盛医药、基石药业、复旦张江为内资占比提升最快的 20 家公司。
纵观这 20 家公司,不再聚焦于传统肿瘤领域,而是更加多元化。既有康龙化成、泰格医药这样跌幅较深的 CXO 公司,也有布局自免的康诺亚、抗病毒的康希诺、神经领域的绿叶制药、医药连锁的固生堂和瑞尔集团。这其中,增持百分比超过 10% 的公司有 16 家,增持百分比超 20% 的公司有 4 家。
在 A 股持续萎靡的情况下,内资大幅加仓估值更低的港股医药公司,意味着港股医药公司的价值终于得到资本认可,整个市场止跌势头明显。
耀眼新星
2023 年中,港股通中涌入了不少新的标的,多以刚上市的新股为主。
按照内资持股比例排序,巨子生物、3D MEDICINES、智云健康、健世科技、药师帮、艾美疫苗、叮当健康、微创脑溢血、思派健康、梅斯健康为内资占比前十的公司。
巨子生物作为重组胶原蛋白新贵,收获了南向资金最多的关注,其内资占比高达 14.83%。此外,今年闪崩的 3D MEDICINES 和一上市就大跌的智云健康也分别获得了内资 8.96% 和 6.35% 的持仓。
如果说第一批港股通标的以做创新药的核心医药公司为主,那么 2023 年进入港股通的标的范畴则明显增加了对于医药 SaaS 类公司的覆盖。
秋风萧瑟
尽管整个香港医药公司基本都处于内资流入状态,但这其中依然有少数公司出现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出。按照此前的统计标准,我们盘点出了南向资金流出百分比最高的 15 家公司。
维亚生物、三叶草生物、海吉亚医疗、昊海生物科技、和铂医药、中国中药、东阳光药、药明巨诺、同仁堂科技、平安好医生、德琪医药、嘉和生物、锦欣生殖、神威药业、四环医药上榜。
这 15 家公司中,不乏许多曾经的明星公司,如玻尿酸巨头昊海生物科技、创新药平台公司和铂医药、CAR-T 龙头药明巨诺、互联网医疗巨头平安好医生、辅助生殖之王锦欣生殖等。医药投资极为敏感,如果企业能够顺应潮流,市场会把你的优势放的很大;但如果布局了错误的方向,那么市场也会很快进行惩罚。
基于此,医药投资不仅需要聚焦管线价值、研发能力,更要关注企业的战略方向与执行能力。医药企业如果不能始终保持领先身位,那么就会有逐渐被市场忽略的风险。
谁是内资避风港?
经过 2023 年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内资已经成为一大批港股医药公司的核心支柱,同时优质的港股医药公司也成为内资避风港。
康龙化成、荣昌生物、山东新华制药、白云山、复星医药、绿叶制药、亚盛医药、固生堂、开拓药业、博盛腾药、康希诺生物、泰格医药、君实生物、春立医疗、云顶新耀、海普瑞、康方生物、锦欣生殖、海吉亚医疗、康诺亚、昭衍新药、启明医疗、昊海生物科技、康宁杰瑞制药为内资持股比例最高的 24 家公司。
内资在这 24 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均超过 26%,且有 5 家公司持股比例超过 40%,已经对股价起到了足够强的影响力。曾几何时,外资是港股医药公司的核心主力,而内资则被认为是边缘化的存在。也正是因为外资过去占比太高,才导致港股医药公司股价在美国加息周期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长达两年的持续大跌。
繁华散尽,方显真情。外资流入造成恐慌大跌,内资入场铸就市场底部,一进一退之间,内资逐渐成为港股医药公司的重要推手。尤其是那些具备先进技术,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更是得到了内资的重点关注。
当内资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市场权重也在悄然生变,谁能更好的向内资传递价值,谁能更接地气的与投资者交流,谁就能成为下一阶段港股医药公司的扛鼎之人,而无法说服国内投资者的公司则可能沦落为边缘玩家。
内资帮港股医药公司筑底,港股医药公司则充当内资避风港,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
本文作者:林药师,来源:医曜,原文标题:《大跌两年之后,港股医药公司成为内资避风港》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